正所谓国之将亡,正邪反复,邪气升腾,人心思动。
走出黄土高原的张百顺,在南下的路上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善的,恶的,正的,邪的,让人眼花缭乱,心惊胆战,终于在两个月后走到了当时的工业重镇,湖北汉阳。
一路走来,随着了解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张香帅”的大名,也逐渐在他心里烙下了一个浓重的痕迹。
香帅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工厂的大名还有规模,都深深的吸引着他,一种原来在大清朝还是有地方能够制造枪炮的念想不断在心头萦绕,让张百顺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更令他向往的是,在汉阳不光有工厂,还有一个让他梦寐以求的现代工业学堂,湖北中等工业学堂。
他打听到,在那里可以学习金工,机械等科目。
可是当张百顺历经艰辛,到达工业学堂的时候,却被大门前告示栏上贴的招生章程给难住了。简章上要求,年龄在十二至十六岁,敏而好学,而且必须是官绅商士人的子弟,还需要有官绅殷商具名担保才行。
对比了一下上面的种种条件,张百顺的情绪变得低落了,他没有资格进入工业学堂学习。不死心的他,发挥了在他当小伙计时学会的“精明”,对门房行贿,放他进入学堂,求见学堂里面的先生。
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当时学堂里的老师都是有品级的官员,不是他能够见到的。在耗费了十个大洋之后,还是没有见到任何一名教习,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门房给骗了。
虽然心怀愤怒,可是张百顺还是忍下了这口闷气。
人生地不熟,加之无亲无故,显然不是找回面子的好时机。
恶狠狠的瞪了一眼那个满脸笑容的门房之后,背着包袱的张百顺,只能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工业学堂。
不是他想放弃,而是身上的钱财几乎消耗殆尽了。如果不能在半个月内找到一份可以养活他的活计,恐怕肚子就该挨饿了,挨饿的滋味他是再也不想经历了。
就这样,张百顺开始了他的挑夫生涯。不是他不想做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实在是没有那样的工作可以干,浓重的山西口音让他和别人的日常交流,都显得有些困难。挑夫却简单许多,只要投入一根扁担、几丈绳子,就可以开工了,而且来去自由。
刚开始,只能凭借年轻力壮,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路远钱少的活计。还好他的学习能力不错,随着夏天的到来,他可以流利的用本地话和当地人交流了,手上的活计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除开吃住,还能存下一些铜钱了。
直到有一天,在江边码头等活的张百顺,看到一个身穿长袍的先生,正吃力的搬着两个箱子,他就知道活来了,立刻就小跑过去揽活。
“先生,让小的帮您搬吧。”
张百顺抢先一步接触到了那位先生,让其他看到这单生意的挑夫只能干瞪眼。那里的挑夫也是有规矩的,不能在同一个客人面前揽活,当然这是有人定的规矩,是需要交钱才能享受到的。
那先生看张百顺年纪不大,而且颇有礼貌,还挺顺眼,就直接点头说道:“把这两个箱子,挑到棉花街的福音小学,钱不会少你的。”
随后张百顺就挑着两个沉重的箱子,跟在那个先生的身后,去了福音小学。
箱子虽然不大,但分量却不轻,在半路休息的时候,张百顺忍不住问道:“先生,您是教书的吗?”
那先生有些意外的说道:“哦,你的眼光不错啊,没将我当成送货的。”
张百顺说道:“先生,您说笑了,我看您的气质,就知道您一定是福音小学的教习。”
那先生有些意外的说道:“你也读过书?”
张百顺说道:“读过几年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