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神话版三国 > 第四千七百三十七章 河堤

第四千七百三十七章 河堤(4 / 5)

懂不懂什么叫做神佬啊,没有这种等级的神佬,乐浪王氏为什么能和川蜀李氏,以及洛阳桑氏并称三大水利家族,懂不懂“王景治河千年无患”的含金量,这可是黄河,王景修完之后,整整八百年间没有发生过大改道,决堤的次数也很少,还都有人为因素。

当然这年头王景修的堤才用了一百多年,中原人对这玩意儿还是挺怂的,生怕这玩意儿什么时候被黄河整塌了,这也是为什么黄河上有大量河堤谒者,都水使者,以及衡水都尉的原因,这完全是血淋淋的教训。

大体上来讲,就是以前王景没修黄河的时候,这些水官主要关注黄河水文,国家派水官在黄河边上进行观察,记录水文资料,然后转给太史令那边,让甘家和石家对比水文资料看看,这两年黄河是不是要肘击中原。

等王景修完黄河之后,水官的任务就逐渐从记录水文资料,变成了看看谁在王公的大堤上胡整,这也是早先水官以河堤谒者为主,发展为以河堤都尉为主的原因,因为王景修河之后几百年黄河没泛滥,水官的职责从预防洪水,变成了守护王公遗留下来的大堤。

前者搜集水文,后者职业干人!

顺带一提,早先水官规模是非常庞大的,汉武帝年间多的需要在中央整出左右都水使来管理天下水官的程度。

没办法,武帝年间黄河决堤,可太猛了,折腾了十几年,最后还是武帝路过的时候,自己上决堤口,然后带着三公九卿背柴将决堤口给堵了,堵完给决堤口位置建了一个行宫,也就是宣房宫。

有一说一,自从给决堤的瓠子口修了宣房宫之后,瓠子口就没再出现过决堤了……

只不过西汉一朝的黄河问题自始至终没有解决,到东汉明帝的时候,黄河又开始殴打中原了,然后王景上书明帝,仔细陈述了自己治水之法,明帝听完大为欣赏,又觉得大为可行,于是全力支持王景修黄河。

然后王景在汉明帝的同意下,发动了几十万的兵卒,加一百多亿钱将黄河水患问题彻底解决。

当然,这是王景的汇报,当时人其实没意识到王景说的是实话,他确实是将黄河水患问题解决了,当时大多数官僚,甚至是明帝,其实都抱着投入几十万兵卒,加上百亿钱,维持个百年就算成功。

然而,后续的事实就是王景并没有胡扯,他修完之后,黄河八百年没有大的水患,至于说改道什么的,更是没有出现过,后续出问题,直接到宋朝了。

只不过这年头对于黄河还是怂怂的,毕竟史书上挨打挨的太狠了,所以水官的数量是按照满值安排的,也就是中央有卿这个级别的负责人,河堤上有人,巡逻的有人,必要时要能随时调拨上万人修守堤坝,这套是汉武帝的历史遗留,后续汉皇虽有变更,但都没在这方面大改。

正史直到魏晋年间,因为黄河已经小两百年没出问题了,都水官规模和职级都被压缩,成为尚书台下面的二十三曹之中的水曹,后续到晋代,黄河依旧没泛滥,水官地位持续下降,规模大幅缩减,甚至出现了都水台只有几个小官的情况。

等到隋朝,级别从工部的都水台,降到都水监,再降到都水令,反正黄河一直没事,无所谓啦。

唐代延续这个政策,然而到唐后期,修缮太少,加战乱,黄河开始发威,水官级别日渐增长,到宋朝黄河爆了,水官的数量和职级开始日益增长,迅速恢复到了原有的地位。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