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带人一路奔袭,没想到急切之下居然中了楚军的埋伏。旬阳城、楚军大营、横山、京城,这四股楚军队伍全部聚集在一起,埋伏在楚军大营和旬阳城之间,给急于追击的大涪军队一个重创。
胜利的天平一下子发生了偏转,眼见手下士兵伤亡了许多,终于使得杨明冷静下来,带着手下士兵撤回了戈兰城。
而尝到甜头的于鲜,也没有让手下士兵乘胜追击。他迅速组织几十万楚军士兵,将旬阳城的物质抢掠一空,然后通过旬阳关撤回了楚国境内。
本来,这一次大战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楚军吃了许多亏,损失了许多士兵。但是最后一战,于鲜的神来之笔,利用杨明急切要击溃楚军的心理,来了一场伏击,一下子使两国士兵的人数,基本持平。
等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的杨明,再一次带着出大涪军队,来到旬阳城之时。看见这一片狼藉的城池,气得脸色铁青,他立即不顾众将官的劝阻,挥兵向旬阳关发起了攻击。
旬阳关,是前朝大晋皇帝司马南,花了好几年功夫,耗巨资修的一道雄关,它是大涪抵御楚国进攻的一道屏障。
这里的城墙全部是在山中寻找巨石做成的,并且十分厚实。再加上旬阳关前后。道路并不宽阔,无法让许多士兵,同时展开攻城行动。
旬阳关城墙之上,只有五六千楚国士兵守在上面。杨明率领手下几十万大涪士兵,轮番向城墙上发起了攻击。费了好大的功夫,也死了不少的人,但始终没有一个人能攻上旬阳关城头。
杨明带着人,在关口持续进攻了二十余日,终于绝望了,只好带着手下士兵撤回了旬阳城。
这旬阳关,本是大涪抵御楚国进攻的一道屏障,没想到现在却落入了楚人之手。由于大涪上下对旬阳关很有信心,所以在旬阳关之后并没有修建重要的军事要塞。
也就是说,如果楚军从旬阳关进入大涪境内,在这关后很大一片区的防御能力,根本无法抵挡楚国大军的攻击。
目前这一情况,对大涪十分不利。没有险地可以依托,只能驻扎重兵在此。杨明的近三十万军队驻扎在旬阳城和附近的戈兰城,以及横山、荆城两个小城,这三十万人马每天都会消耗许多的粮草。
但是如果将这三十万人撤走,楚军很可能又重新越关过来,他们很快就可能深入到大涪的腹地,这可是大涪承受不起的损失啊!
当军报传到西京城的时候,涪皇和手下众大臣,面面相觑,没想到现在会处于这样的局面。
现在大涪军队想找楚军决战,他们却龟缩于旬阳关之后,等待大涪放松警惕之后再进行突然袭击。
涪皇和众臣商议之后,决定再送上一些攻城器械,让前方的杨明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这一雄关拿下,
但是,杨明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仍然没法将这道关口撼动分亳。只得向朝廷建议,在旬阳关之后,再修一道关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以阻挡楚国士兵的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