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燕王肯将燕云、河套五十万汉儿交于我。我愿帮燕王打下大食国!”
燕云有四十万汉儿豪族,都是撑过了一次次战乱的土豪和大家族,河套则流亡着十万汉儿流民,怨军八部实际上都算是汉儿,只是不可能给他。可这些在燕王治下,无官无权,只是平民的汉儿,燕王应该不会计较,只要给的好处够多,燕王应该可以放弃。
结果李慢侯怒斥:“荒谬!这些汉儿,也是我的子民。怎能驱之如牲口。此话陛下休要再提!不过我倒是有一个主意,燕云豪族,多是耕读传家的大族。在我治下,不开科举,多有怨言。你大辽要开科举,却无读书种子可用。何不开科举,招纳这些豪族做官。虽然人数可能不多,但却于你有大补益。”
耶律大石自然知道科举的重要性,在西辽无法开科举,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读书人。少数读书人都跟宝贝一样,安插在各个南面官衙之中,根本不需要考试。没有科举选拔的海量官员,就无法对地方实施直接统治,大石作为一个参与过科举,还成为辽国翰林的贵族,是非常热衷开科举的。但从燕王境内招人,这似乎有有些不妥。
李慢侯看到了他的顾虑:“你不用疑我。用不用在你。我允你回两京,就没打算防你。我的辖地,也就止步阴山、燕山了。漠北,我只留狐狼道一线,既不要草场,也不要部众。不过是为了通商。东西两万里,草场、部众都是你的。但你没人。灭金之后,我意向南。通西洋,连波斯,接大食。北方万里草原,就是你们契丹人的牧场了。我只留阴山和滦河,用于放马。你若控制不住漠北,我就有无穷边患。”
李慢侯分析利弊,他确实没打算用燕云的书香门第去控制西辽政权,但私心也是有的,那就是通过这些人,向西域重新输入中国文明。这是继汉唐之后最后一次汉文明西传,是有历史意义的。
大石考虑起来。燕王治下的汉儿豪族都对燕王不甚满意,他招募这些汉儿豪族,到底是燕王通过这些人控制他,还是他通过这些人影响燕云,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谁能影响谁,就看谁更强了。
大石不是赵构,面对危机,他善于利用机,而不是惧怕危到了连机会都不敢要的程度。
哈哈一笑:“如此就多谢燕王了!”
大石已经粗略算过,他要控制一条从辽上京到大秦(东罗马)国的草原商道,要跨过几万里之地,需要建立一两百座屯堡,光靠他的军队沿途驻扎,太废人力。而且也不会管理,从燕云豪族中招募人力,设置头下军州,任命他们的子弟做官,让他们分享税金,这样既省人力又省财力,还能让这些军州纳税。
辽国的头下军州制度,是将一些投靠的汉人,安置在地方屯田,建立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头下军州的刺史由辽国朝廷任免,其他官吏由头下主自行委派。赋税除酒税和一半田租交纳辽政府外,其余归头下主。这相当于将一座座城市承包给了豪族,任命豪族族长为头下主,什么都不用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