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朝臣们的过年给皇帝上的贺表,皇帝也不会看,但是朝臣们不得不写。
朱由检看了两句,就仍在了一旁,说道:“王伴伴,你到司礼监去一趟,今年的贺表一切从简,知会下去,朕不会详阅,让朝臣们就随意些。”
“是。”王承恩俯首,也离开了西暖阁。
诺大个西暖阁就剩下了朱由检一个人,他打开手中毕自严的奏疏。
其实毕自严这封奏疏就说了一件事,就是彻底分离内帑和国帑,改善大明朝政的财税制度。
也是在回答朱由检最开始的提问,为什么大明朝不铸钱,大明通宝的发行量,可以用稀少来形容。
除了铜料太少这种客观的因素以外,还有主观因素。
因为铸钱收入的六分之五都归户部新旧太仓,也就是国帑,而六分之一归内府司钥库,也就是内帑。
铸钱,大明皇帝捞不到多少好处,所以大明皇帝也从未操心过这里面的门道。
而大明的内附司钥库的主要收入,是万历十五年起,所有的钞关收入一半折色归太仓,一半本色钱钞归司钥库,所以大明一直主发宝钞,而不铸钱。
大明皇帝一直关注宝钞,而不关注铸钱,导致了市场的铜银货币一直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
这也是为何朱由检和毕自严到现在都明知道江南、苏松的税赋重的压死人,但是他们却不能蠲免苏松和江南税赋的原因。
工部也有自己的节慎库、兵部太仆寺有自己的常盈库、内监有自己的司钥库,礼部、光禄寺也有自己的银库。
比如工部的节慎库四司料银岁额就有五十万两,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就是南直隶。
所以,大明皇帝想能蠲免苏松和江南税赋,却不能。
因为朝廷的六部都指着重税过活。
大明的财政的乱象,岂止是一盘散沙?
所有人都在一个碗里扒拉吃饭,人人却都有自己的小金库,真正用钱的时候,把库门一开就是一顿哭穷。
真正用钱的时候,就是找冤大头抗雷。
万历、天启年间的三大殿的修缮,就是找的工部抗的雷,但是工部居于六部之末,哪里有这么多的银子?只好四处拆借。
而到了辽东战事频繁,户部又成了冤大头,户部掌管国帑,这是四处拆借。
徐光启和孙承宗承办蓟门火炮局,也是四处拆借。
若不是郑芝龙这个暴发户不知道献礼献什么好,直接塞了五十万两银子给大明皇帝,徐光启和孙承宗还要为了国事背负个人的债务。
这些拆借,都是以他们个人的信誉做的担保。
大明的这种财政乱象,毕自严的这本奏疏若是实行下去,大明的财政乱象,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
六部的私库直接归户部国帑所有,一应开支,皆归户部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