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天庭空间站的工业区已经建设完成了,成为了一个可以在太空里跟国际空间站的外形争辉的新空间设施。
事实上它的建设进度不是100%,而是120%,因为它不仅安装了燃料储罐,还在制造中心和燃料储罐之间加了一个中型旋转模拟重力舱。
是的,领航者又改了天庭空间站的方案。
两个多月的时间,商业区终于动工,开始在太空进行对接了。
天夏的众多私人航天公司开始入场,它们的第一批4.2米直径商业服务舱制造测试完毕,开始跟国家队合作进行发射。
不过它们的进度依然缓慢,要想组成不带环舱的商业区,最起码也得一年多的时间。
这其实已经很快了,但这里边不是有个变态的领航者嘛。
天庭三大区合体的日子最起码得在一年多以后了,但工业区却是日益忙碌,目前已经常驻三十名太空工程师了。
这三十个人,只有五个人是按照传统宇航员那么训练了,其余的都是直接从造火箭、造卫星、计算机方面的专家里找出来的,然后经过一些训练就送上了太空制造中心。
这里边有一半的领航者“宇航员”,他们的训练比国家队的太空工程师训练还简单。
当然,这里说的是太空技能方面的训练,工程专业方面的技能可是一点都不逊色国家队的。
之所以这么简单就让他们上来了,那是因为领航者的空间站不同于传统的空间站,它更适宜人类活动。
日常行动方面,目标不怎么精确的,直接飘过去就行了,目标精确的,那就需要打开电磁鞋,吸附在金属地板上一步一步的走过去了。
而为了更好的让这三十名太空工程师在太空生活和工作,领航者特意加了一个中型环舱。
领航者还是第一次制造中型模拟重力环舱,虽然小型环舱已经有成功的例子了,但是这个中型环舱上来,还是带了一定的试验形式。
实验结果:良好!
这个中型环舱就是太空工程师的生活区域,休息、餐厅、锻炼、娱乐、洗漱等等,都在这里,它可以提供0.52G的模拟重力,还算不错。
它最多可以住进50人。
这个数量怎么说呢,对于工业区来说属实有点多,本来国际空间站的地方也不小,但它的常驻基本也是三个人,只有在交接的时候才会有六七个人这样子。
之所以搞这么少的人,一是因为要考虑消耗,人多了物资的消耗肯定快,那时候也没有能力一个星期往空间站送一趟物资。
太贵了,玩不起。
二就是要考虑宇航员的精神状态。
国际空间站看起来不小,其实大多数都是不能住人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和固定它们的桁架,能住人的空间也只有那几节加压舱室。
看起来三四米的直径,但是因为要加装很多实验设备和护甲,所以里边的活动空间是很窄小的,三个人正好,人多了肯定挤。
本来太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就大,如果宇航员还因为拥挤的情况影响到精神状态,然后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那可就糟糕了。
天庭的工业区敢这么玩,就是因为它的加压空间是实打实的大,并且各方面的技术都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