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文宗,元朝第八位皇帝,名叫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这个人,可以说是元朝历代皇帝之中,文化修养最高的;而且,他也可以称得上书画名家了。
元文宗图帖睦尔擅画,居金陵潜邸时,命房大年画京都万寿山。大年辞以未尝至其它。文宗索纸画布位置,令按稿敬图之。意匠经营,格法遒整,虽绩学专工,所莫及之。(元陶宗仪《辍耕录》)
刚才梁启明说的那一幅《京都万寿山图》,就是这么来的。
当时元文宗让房大年画京都万寿山,但是房大年没去过,所以元文宗就自己先画了一幅图稿,让房大年照着来。
这图稿肯定相对要小,同时有些地方也比较简单。但是,就这么一幅图稿,比起后来房大年的《京都万寿山图》,还是要高上一筹!正所谓“意匠经营,格法遒整”,房大年“所莫及之”。
元文宗的传世作品很少,而这一幅《春景楼阁图》,梁启明虽有自己的看法,但终究没有款印,买下来也就是自己收藏鉴赏了。
和梁启明不同,吴夺不仅知道了这是元文宗的画作,而且知道了隐藏的款印!
这一幅作品,若是揭开谜底之后再出手,价格或许会是梁启明想不到的高!
这个吴夺也没办法,到时候再跟胡允德商量吧。
吴夺听到的被装裱压住隐藏的题款是这样的:
致和元年暮春之月,怀王作春景楼阁图,观之有所得处,又相邀题之。落笔过人,得唐大李将军风,遂益超诣。丹丘柯九思。
而且还有两方钤印:柯九思印、丹丘居士。
这就足以证明是元文宗的画作;而且价值也不仅限于元文宗的画作了,还有柯九思的题款钤印!
柯九思,元代诗人、书法家、画家,世称诗、书、画三绝。而且,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收藏了很多名品,比如晋人《曹娥碑》、苏轼《天际乌云帖》、黄庭坚《动静帖》等等;而宋代以前不落款印的画作很多,经他鉴定、留有他的题款钤印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也不少。
致和元年(也是元文宗天历元年),柯九思游学建康,结识了元文宗。元文宗当时尚未登基,还是怀王。
根据柯九思的题款,这幅《春景楼阁图》,就是怀王图帖睦尔借鉴大李将军的风格所绘,同时,也有仿照宋人风格的地方,但融合之中,他自己的风格还是充分发挥出来了的。
当时怀王图帖睦尔邀请柯九思一起赏画,并请指点题款,于是柯九思提笔落印。
这,就是《春景楼阁图》的由来。
不久之后,怀王图帖睦尔称帝,而且当年就把年号改了,所以这一年有两个年号:致和、天历。这里头的政治变故就不多说了。
而图帖睦尔称帝之后,柯九思平步青云,因为图帖睦尔酷爱书画,天历二年又让柯九思当上了奎章阁鉴书博士,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
这段时间,是柯九思名扬天下的一个关键时期。因为,他陆续鉴定出了王献之《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兰亭序》、杨凝式《韭花贴》、苏轼《寒食帖》······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元文宗去世之后,柯九思被朝中官僚排挤,“束装南归,退居吴下”。
这幅画怎么流出去的,吴夺没有听到;经过几次装裱也没有听到,但是眼前的这次装裱,是在明早期。
装裱时为什么要盖住款印,弄得好像无名氏作品一般,就容易理解了。
这是元朝皇帝的作品,明代若是藏于家中,闹不好怕是要出事情的;但这位收藏者看来又极为喜爱这幅画,于是就在装裱上用了心思,把柯九思的题款钤印给盖住了。
这一盖,他是安全了,可后世流转,却再也没有露出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