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行里人来说,海捞瓷不算太难辨认。其中,残器和海物附着的占相当一部分,若是独立完整器,一般来说,釉面会磨损严重,釉色暗淡甚至胎釉不分。
但是,也有保存比较好的。而且,因为受到海水长年浸泡,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表层“包浆”,很均匀,还有一种水润光亮的感觉。房卫国拿来的这件梅瓶,就是这种。
“先看看真不真吧。”吴夺接口道,“现在市面上,海捞瓷大部分也都是假货。我听说如今还有不少专门仿制海捞瓷的作坊呢。”
“真假我还是能看的。”房卫国摆摆手,“海捞和出土瓷器一样,大多数来路都不规矩。虽然今天交易的有一些,但我看大多是清代外销瓷,大路货。这件呢,货主说是明代龙泉窑,我觉得不对。”
“你看到哪朝哪代?”
“年份吃不准,但我看窑口,应该是耀州窑!”
吴夺点点头,“确实是耀州窑的特征。货主就这个水平,还敢上古玩黑市?”
自从“捡漏”了一件耀州窑黑釉渣斗之后,吴夺对耀州窑的研究,加大了不少力度,水平也精进不少。这一件青釉刻花梅瓶,的确是耀州窑的特征;哪怕是高仿,那也是高仿耀州窑,怎么也不可能是明代龙泉窑。
“你不知道,他的货忒杂了,简直五花八门。我看他主要就是懂佛像,别的都二乎。而且吧,今天他的佛像卖挺好,我就是见缝插针。”
“这件,到不了北宋啊!”吴夺此时已经可以定论这一点了,还没有用上听。
“怎么说?”
“这件是带刻花的,若是北宋的耀州窑,从刻花工艺上来看,线条粗,而且深,所谓刀刀见泥。可是你看,这线条比较细。”
“就不可能更早么?比如五代?”
“五代时期的耀州窑,刻花是凸雕,和北宋不一样,和你这件也不一样。”吴夺想了想,“这应该是金代的耀州窑。不过有点儿奇怪,当时南方是南宋,耀州窑是金人控制,又在西北,怎么会出现海捞瓷呢?”
“哎?怕就是因为这个,货主才说明代的龙泉窑吧?龙泉窑出现海捞瓷最靠谱,而宋元时期的龙泉窑,完全不是这个釉色。”房卫国一拍大腿,“历史太漫长,咱们不用管起因,东西对就行!”
吴夺点点头,“也是,金代和南宋之间,也不可能一点瓷器贸易都没有。到了南宋再出海,那就有可能了。”
保险起见,吴夺还是听了听。
结果确实是金代晚期的耀州窑青釉刻花梅瓶。
虽然到不了北宋,却也不失为一件好东西,吴夺也挺高兴。
“房哥,花了多少钱?”
“整整十万呢!要不我怎么只买一件就回来了!”房卫国追问,“确定能到金代?”
吴夺郑重点头,“金代没问题。也就是说,到不了北宋,能到南宋!金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梅瓶,这么好的品相,你还是捡了个漏儿啊!”
房卫国拿起手机,又查又算之后,“嗯,这一件,要不是海捞,那就是大几十万甚至百万东西!海捞的话,得打个折扣,往低了算,再折一半,三四十万总能值吧?”
“这件很完整,是全品,釉面没有明显磨损,‘海化包浆’也很均匀,我看市场行情能到五十万。”吴夺微笑点头。
“干得漂亮!”房卫国放下手机,又从包里拿出一个小锦盒:
“十万,我楞是没再砍动,磨叽之间,他说最多搭给我一件东西。你这大晚上的帮我鉴定,借花献佛,送你个球!”
“什么?”
“自己看。”
吴夺打开小锦盒,发现里面是一个水晶球。
白水晶。球体直径大概有四厘米多。
不过,这不是一个光面球,上面有浅浮雕,浮雕了一个人物。
“我去,这······雷震子?”吴夺看着白水晶球上浮雕的人物,不由愣了愣,待看清人物手里拿的东西,“噢,原来是雷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