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管这个安排合不合自己的意,都没有提出异议。就像梅小梅说的,这样的行动,必须听组长指挥。何况还不是寻常事宜。
此时他们身上并没有带手电,权浩然便先去车上取了三个手电筒和一台应急灯过来。
而后宁霜和梅小梅从土台阶上去了,权浩然后撤一步,吴大志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鼎”字。
石门果然动了。
而且和地下迷宫“静言庸违象恭滔天”机关的石门一样,也是向内开启,也是开到一半便停了。
三人鱼贯进入之后,石门也是慢慢自动关上了。
开了应急灯,吴大志先看里侧门框的位置,松了一口气,里侧门框也和地下迷宫的那道门一样,有个“开”字。
如此看来,此处墓葬,定然就是那帮奇人异士所设,所用机关如出一辙。
他们没想到,石门后的空间如此狭小。
类似于一条墓道,但是很短。
宽度仅有两米,高度仅有两米,长度算是多点儿,有五米左右。
这条墓道的尽头······就是尽头。
因为走到底也就是一面宽约两米、高约两米的石壁。
只不过,这石壁上刻了字。
字有火柴盒大小,而且数量不少,粗粗一看,得有几百个。
字体还是战国末期的那一种金文,吴夺和葛亮不识。不过他俩都先拍了照。
吴大志也先拍了照,拍照之后才开始辨认。
这好像是一篇“文章”。
吴大志虽然识得这种字体,但也不是全都认识,而且要看懂这篇“文章”,并不是光认识字就行的。对于一篇战国时期的古文来说,每个字都认识,却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这种情况也不算奇怪。
吴大志想全盘领会,肯定得花费不少时间。
不过,很奇怪的是,如此封闭的空间,三人在里头居然没有感到呼吸不畅。
吴大志决定,先花点儿时间,大致了解一番。虽然拍了照,但他总觉得还是得充分利用下“现场”。
同时,吴大志也让吴夺和葛亮仔细探查一番,看看这墓道里有没有什么别的设置。
吴大志开始研究“文章”,吴夺和葛亮开始仔细探查。
这么小的空间,两个人仔仔细细探查了一遍,结果确实是全封闭的,连个机关的征兆都没有。
但也不是一点儿发现都没有。
在石门的门框上,他们发现了几处孔洞;门框,是开启石门的机关枢纽所在,有可能开门之时,孔洞就此“打通”,就此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
所以他们进来之后才不会感到呼吸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