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夺又激动了,甚至听到了自己的心脏发出“扑通扑通”的声音。
这不光是因为终于找到了秘藏冀州鼎的所在,还因为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到了院墙前,吴大志和大家先转了一圈。
这处院落的墙根下,不是黄沙,而是土层,就好像多年来沙漠的侵袭并没有影响到它一般;若是按照正常的变化,它即便被隐藏,如今也应该在“坑”里才对;“坑”的周围,是后来累积的沙层。
院落就在眼前,吴夺肯定不会再去想这个。如此阵法,本来就是匪夷所思的。
院子是个正方形,边长大概有十米。
院墙高约两米半,涂了黄泥。黄泥只是对当时涂抹的猜测,因为现在是“泥壳”,有种经过“窑烧”之后陶器的感觉。
这个院落并不是传统的坐北朝南的布局,而是坐西朝东,院门在东侧院墙的正中。
院门的结构很简单,顶部就是比院墙略高一点儿,搭了一块长方形石板。
木门,双开。门上有一对青铜辅首。木门和门槛都是胡杨木的。
两扇木门的辅首下面,各刻了两个字,拳头大小。
这四个字,不仅吴大志认出来了,几乎所有人都认出来了。
或者说,其他人根据形象而简单的字形,又结合刻在门上,猜也能猜出来。
这四个字是:开门大吉。
吴大志笑了,“开门大吉!”
“开门大吉!”大家一起笑道。
声音不小,在空旷的无人区,传出了好远。
“庞局,你来!”吴大志抬手。
“老爷子啊,我明白您的意思。不过这里都是自己人,您最年长,还是您来吧。”
吴大志看着庞统,“那我就真的来了?”
“请!”
吴大志先推了推门,推不动,感觉阻力就在辅首所在的横线上。
随后,他便伸手搭上右侧辅首下的铜环,抬起和门面垂直,而后向右拧动。
门后传来“啪嗒”一声,像是木栓反转扣落的声音。
接着,门便能推开了。
吴夺心说,好嘛,这和农村常见的门环一样,里头是活的条状门栓;在门外拧动门环,便能开门。当然,下方还会有内门栓,如果从里面插上内门栓,外头就开不了了。
院内有正房三间,一门两窗;左右各有厢房两间。
不管是正房还是厢房,都不贴墙,和院墙有个一米多的距离。
所有的房屋和院墙一样,都涂了黄泥,也都好似经过“窑烧”一般,表面有种陶器的感觉。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房子,而是院子中间的一个“池子”。
这个“池子”有两米见方,平于地面,但是四周砌了青石。
“池子”里没有水,而是堆满了发黑的朱砂;“池子”正中间,有一处凸起的青石“石嘴”,如同一个啤酒瓶子;不过“嘴”的口径肯定比啤酒瓶子大,直径大概五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