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汉代玉握猪的刀工往往比较简洁,所谓汉八刀,圆柱形猪身之上,耳鼻嘴眼只要寥寥数刀便可出形传神。
唐代的玉猪则就写实多了。
吴夺还挺喜欢这只黄玉猪。
吴夺问价之后,小金毫不犹豫地说道,“既然吴先生喜欢,送你好了。”
这是场面话,自然不能应。人家是看你是场面人才这么说;当然,就算出乎意料你应了,人家自然也还有说辞。
“小金老板,你的东西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打开门做生意,亲兄弟明算账嘛!”吴夺呵呵笑道。
小金年纪不大,眼力也比不了老金,但古玩行生意场上那一套倒是拿捏得挺足,而后又和吴夺相互客套了几句,最后才道,“嗐,我这是八万收来的,那也不能赚吴先生的钱,别让我赔了就行。”
吴夺一听这个报价,就知道他走眼了!
或者说,老金应该也走眼了。
既然知道是唐代的,而且玉质雕工啥的摆在那里,怎么还会走眼呢?
因为这个报价,是葬玉的报价。
老金和小金很可能把这件黄玉猪当成一件葬玉了。
葬玉和传世玉,价格肯定不一样,葬玉的价格也肯定比不了传世赏玩玉件。
毕竟有人是在意冥器的。而且就算不在意,传世赏玩玉件也比葬玉价值高。
不过,这件黄玉猪已经有了包浆,即便当成葬玉,也会当成是很早之前就出土被人把玩过了。
这里头他们当成葬玉的关键,怕是在于猪身上的红褐色沁点。
老金和小金,肯定是当成了土沁。
实际上呢?这是原本皮色沁入的“残留”。
如果是一块和田籽料,区分皮色沁入的“残留”和葬玉土沁,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这不是一块和田籽料雕的黄玉猪。
这件黄玉猪所用玉料,是河磨料。
河磨料的产地在东北,与和田距离远着呢,但是河磨料的成分与和田玉的成分大体是一致的,都是透闪石为主。
而且,河磨料也是一种“籽料”,看名字就知道,是原先的山体老矿料崩落到河水中,经过河水的“磨”才形成的。
河磨料也有皮色,但是皮壳往往比较粗糙,颜色也不像和田玉那么多姿多彩,以黄褐色和红褐色为主。
河磨料的皮色,不似和田籽料的皮色那么“润”,更是很难出现“老油皮”,即便沁入到玉肉中的部分,也有一种类似板结僵硬的感觉。
这可能就是老金和小金错认成土沁的关键。
当然,本质上还是因为他们对各种玉性和特征了解不够。
如果这是一件葬玉的黄玉猪,其实八万还嫌高了,五六万就差不多。
但如果是一件传世的赏玩件,二十万拿下也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