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匡胤从禁军造作所又调集了四十铁匠,让他们跟着裴甲父子后面学习镔铁刀的打造之法。
假以时日,大宋将领的腰间,都能挂上一把镔铁刀。
而这些人,现在全部被赵匡胤划归了赵德昭所有,这群铁匠,也是赵德昭手中现在跟达官贵人交易的主要凭仗。
三百禁军,四十多个铁匠,来到这个世界两个月,总算有了一点班底。
对其他人来说,这几十个铁匠跟三百禁军无法相比,在赵德昭的眼里,他们却要比三百禁军更加重要。
但以前的赵德昭只是一个贵州防御使,从五品的衔,没有多少人看得起他。
今天,赵匡胤给他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
以后,大臣见了他就不用再叫皇子或者二哥,也能叫一声大将军了。
而且除了少数几位大臣,其他人都比赵德昭的级别低。
想到这里,赵德昭的心中一震,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犯下的一个大错误。
从来到这个世界,他就考虑的是如何借助赵匡胤的力量,突破赵光义的压制。
在他的心里,赵匡胤的力量应该是不受限制的。
可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宋朝初期几个皇帝皇权的旁落。
明朝初期的皇帝就像一家私企的老板,不管是经营权,还是人事权,经济大权全部集于一身。
所以,当初在明朝的任何改革都可以稳步推进,有朱棣的支持,没有人敢违逆朱瞻基这个皇孙。
可是赵匡胤就像一家国企的董事长,看似大权在握,实则受到很多掣肘。
更何况,赵光义就像这家企业的强势总经理,也有很大的权力,并不是赵匡胤的一言堂。
他想要一个节度使的位置,在明朝那是理所应当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就有些犯忌讳了。
赵匡胤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根本不给他这个级别更低的实权位置,而是只给他一个虚衔。
以后长大了,领军了,立下几个功劳,兼领几个实权位置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是自己心急了,赵匡胤的决定才是正确的。
祭祀场合不能随意攀谈,出了太庙,一些与赵德昭熟悉的大臣这才纷纷恭贺。
特别是武将,围了一大圈。
当然,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镔铁刀的份额,年前的产量已经被赵匡胤全部要走了,自觉不会得到赵匡胤赏赐的将领,都想跟赵德昭打好关系,能早日获得一把镔铁宝刀。
而现在市面上一把镔铁刀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一万钱,还是有价无市。
看到被热捧的赵德昭,赵光义的脸上带着笑,心中却升起了警惕。
靠书法和文采获得了文臣的支持,现在靠镔铁刀又获得武将的拉拢。
这个侄儿还未成年,却已经不能等闲视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