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天就是从关注微博消息开始的,出门溜溜达达吃过早饭后,赵奕收到了个好消息,教务那边有老师打电话,说他报名哲学专业的审核通过,还说了一些考试相关的事情。
二专也是正常参加考试。
每一年的考试会包含所有科目,完成哲学的所有专业课考试,需要参加年底和明年六月的考试,同时还要完成本科论文。
其他就不需要了。
比如,基础公共课程、选修课,再包括一门外语的要求,哲学和其他学科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所以只需要完成专业课和论文就够了。
赵奕大体了解了一下,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继续进行埋头苦读。
于此同时。
学院里好多人也在讨论赵奕修哲学专业的事情,他们只是觉得事情很有意思,还有些支持赵奕学一下哲学、历史等科目。
文科和理科不冲突。
利用空闲的时间多看点书,也能增加知识储备量,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赵奕修第二个专业但并不上课,也就没有对应的老师,不牵扯到自身就没关系。
既然赵奕是想修个哲学,那就修吧!
……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赵奕就不断的看书充实自己,他看的大多数是哲学,也包括一些历史类、文学、心理学的书籍,大量的知识内容补充到脑子里,也让他感觉见识都丰富了很多。
以前看的书大部分都是理学、工科,脑子里充斥着大量的公式、原理,仿佛自己就是个机械造物,又像是一台专门做科研的机器,增加了一些文科的知识后,就感觉人生更丰富了一些,看待某些事物也能有其他观点。
这是很重要的。
人往往需要丰富各方面的知识,来增加见识、开拓视野,而不是固定局限在某一方面,丰富的知识就能够丰富认知,再去看待某些事物,就会拥有不同的角度,放在科学研究上,也就能想到更多的方法。
赵奕也享受着学习的过程。
之前学习都是为了研发,是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现在大部分时间还是专门去看书,而不带有任何目的性,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同时,他还真正体会到了学生的感觉。
学习、看书、背诵,准备考试!
哲学类的专业课程书籍需要仔细的看,记下来期末要应对考试,到时候,该是什么成绩就是什么成绩,他找回了应对考试的感觉,不止是哲学类的专业课程,还包括其他也需要备考一下。
比如,英语六级。
在刚进入燕华大学的时候,赵奕就考过了英语四级,因为对他来说英语成绩没什么意义,就一直没有继续参加考级,考验还是要英语六级的水平,有个六级的证书肯定会好一些。
所以他报名了六级考试。
很快。
英语六级考试就要来了。
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备考四、六级的紧张声音,也有相关的新闻看起来很有意思。
外国语大学的教授骆桂军发表了博客文章,批评了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他认为‘英语的学习着重点是听力和口语’,应该适当减少读写方面的分值,因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与人交流,而翻译文字工作大多需要专业英语,不是普通英语书面成绩好就能做的。
骆桂军的博客文章得到了不少支持,四、六级考试前夕就引起了媒体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