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刘经理也看好我的研发!”
他想着,“刘建昆啊!不愧是能总经理的人物,就是有眼光!”
赵奕心里给刘建昆点了好多个赞,直接打电话过去感谢了刘建昆的支持和信任,随后就信心满满的打算开始设计战斗机。
这是个全新的挑战!
全新的挑战也就意味着很多东西无从着手,赵毅仔细地思考起来,“要从哪里开始呢?”
他很快定下了两个工作。
第一是看资料,航空集团给予了大量的飞机研发资料,包括战斗机、直升机以及各种设备性能参数之类,想要设计发动机,肯定要对这些有了解。
第二就是招人,招专业的人。
这方面,赵奕早就考虑好了,他需要专业的飞机设计人才,也需要其他领域的人才,人才是没办法从外面招聘的,只能在集团内部挖掘。
所以见到了航空集团派来的人,他拿上就提出要在内部招人。
“找其他所问问,我最少需要招聘两名专业的飞机设计师,还需要飞机动力、电子设备、自动控制、雷达技术等方面的人才。”
“后面的暂时不着急,最重要的是飞机设计师,不需要水平太高,参与过飞机设计项目,有一定基础就可以。”
这个并没什么难度。
航空集团旗下有好几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沈城飞机研究所和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两个研究所专门负责‘歼’字打头的战斗机研制,所里肯定有很多的飞机设计师。
航空集团派来的人很快就把事情说给了两个研究所知道。
两个研究所的反应也很快。
他们知道赵毅申请了特殊的飞机研制项目,还命名为‘战鹰-1’,只感觉很有意思,因为飞机的研制是很复杂的,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战鹰-1’是什么类型的飞机,就是保密性质了,但他们不觉得赵奕真能研究出什么东西,大概只是感兴趣参与一下?
但是,不看好不代表不支持。
赵奕很有影响力。
航空集团内部也一样,他率领团队做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受到了更高的评价,就算是不看好他做飞机设计,出于面子考虑也要支持一下。
两家研究所做了简单的沟通,就决定每个所派一个人过去。
很快。
两个所的人都被选了出来,他们被派到首都加入战鹰特研小组进行今后的工作。
……
于此同时。
赵奕正在快速的学习过程中,他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对先进战斗机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国际上顶尖的战斗机,并不像是多数人想象中的那样,发动机提供的最高动力越大,让战斗机速度越快就越好。
战斗机的先进程度和发动机有直接的关系,但发动机并不能完全的决定因素,最高速度也不是衡量战斗机性能的指标。
早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以前苏国的米格-25、M国的YF-12为代表的歼击机,最高速度就已经超过了三倍音速,作战高度也高达两万三千米,重量则已经超过了三十吨。
但是,后来的战-争实践表明,超音速歼击机制空战大多是在中、低空,是以接近音速的速度进行的,空战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即转弯、加速、减速和爬升性能。,装备的武器则是机炮和导弹并重,换句话说,大量提升战斗机的速度、重量、制空高度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