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附议!”王圭,李建成跟着说道。尤其是李建成,他见识过大唐的厉害,所以非常赞同李世民的意见。
“既然大家都赞同,那就迁都成都!准备一天,后日出发。”李渊眼神一凝,下定决心,坚定的说道。
“臣遵旨!”萧瑀等人躬身一礼,随后对视一眼,退了出去。
“世民!迁都真的好吗?蜀国占据蜀中,且有吴国牵制,任然败于魏国!如今可没有吴国,我们迁都蜀中,还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吗?”等外人走后,李渊惆怅的说道。
“父皇入蜀,可讨伐南召,收为己用!虽然那里地处蛮荒,不过土地甚广!正好做我们李家的根基;蜀中虽然比不上中原人多地广,不过易于防守,只要不像诸葛武侯一般,数次北伐,消耗民力,完全可以拒关自守,静等时机。”李世民或许这大半年经历太多,一下子变得更加成熟,不但眼界变宽,思路也和以往不一样了。
“二郎说得有理,不过这些还得你和大哥去实现,为父老了,恐怕等不到那一天。”听着李世民犹如交代后事的话,李渊心里就有些难受的说道。
“儿臣得留下来,除了儿臣,没人能阻拦追兵。”李世民微笑着说道。
“留几员将领拖延就是,二郎且不可让自己身陷险境。”李渊急忙劝阻道。
“是啊二弟,留几个心腹领兵,拖延追兵就行了,没必要以身犯险。”都知道断后非常危险,李建成也跟着劝说道。
“不行!新丰的人马最多三天就到,函谷关也差不多,而且他们的先锋只需要两天;一般的人拖住一两路还行,多了绝对不可能的,父皇迁都,行军速度快不起来,进入蜀中之后,还得大散关布防,这同样需要时间。”李世民摇摇头道。
“这…二郎且不可以身犯险,事不可为,就尽快撤退,如今国内的兵力,任由你调动。”李渊语重心长的叮嘱道。
“儿臣就要长安的十万人马,至于溃兵,父皇带进蜀中,去征讨南召吧,他们现在士气全无,对上唐国毫无用处。”李世民回答道。
“这人手是不是太少了?”李建成问道。
“我只是拖延时间,人差不多了,父皇还需要人护送呢!儿臣建议父皇与诸位大臣先一步入蜀;大哥带众人家眷随后;其余的百姓能带走的,也别留下,尽量全部带去蜀中。”李世民建议道。
“嗯!一样都不要给邹长凤留下,带不走的,一把火烧了!”李渊点点头,眼中带着煞气说道。
“父皇不可!”李建成急忙劝阻道。
“是啊父皇,放火焚城,定然招来骂名,反而得不偿失!”李世民跟着劝说道。
“哼!此事就此作罢。”李渊心有不甘的说道。
几人商议妥当,立即行动起来,组织人搬东西,打包,同时戒严长安!
李道宗也再次出城,前去组织溃兵,等溃兵到了之后,会先一步前往大散关,子午道,陈仓道布防。
要说关卡险峻,这大散关,比起潼关,毫不逊色,都是位于两山之间,而且还是山顶上,羊肠小道通上去的,居高临下,可以说只要有大军布防,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将领,都不会去攻打。就连韩信都只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也是李世民防守邹羽的信心。
自古凡是雄关天险,背后都至少会有一个县治来供养守军,维护城防器械。比如武关后面的蓝田县,函谷关之后的渭南。
和邹羽打了多场,李世民深知硬碰硬肯定打不过的,因此他让李仲文,侯君集分别带人前去设置陷阱,骚扰拖延武关和新丰的人马,至于函谷关这一面的人,李建成让冯立去了渭南城,萧关路程远一些,加上人手有限,李世民只能暂时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