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军全力强攻之下,城内缺乏必要的守城物资,真能坚持到朝廷从诸州县集结援兵来增援吗?
虽说陈铭升是都指挥使,徐靖、卫煌等将吏听他号令,但除了李冲跟陈铭升较为亲近外,李碛及其他李氏子弟都站在副都指挥使李秀一侧的。
而毫无疑问的是,脱胎于右广德军的右神武军,主要还是以李氏子弟吸纳京畿世家子弟,然后融并宣州兵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李氏子弟发挥主导作用,而李秀的杰出指挥能力以及李碛的武勇,为将卒深识。
李秀坚持要突围,陈铭升也只能苦心劝他不要用险。
“我父亲常言,临危而顾身,见利而忘命,乃兵者大忌,”李秀却不领情,言辞激烈的说道,“你若贪生畏死,我与李碛为前驱,为诸将卒杀出一条南归血路。”
“你这是什么意思?”陈铭升再好的脾气,见李秀拿他父亲浙东郡王李遇的名头来嘲讽自己贪生怕死,这时候也是勃然大怒,拍案盯住李秀喝问。
“还是尽早突围吧,待梁军步卒渡淮过来,再想突围就迟了。”高承源坐在案后,沉声说道。
虽说高承源最终仅率不到三千水师人马弃船登岸,但作为杨元溥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地位及声望还是要比陈铭升高一截的。
而他除了在军中除了作为与陈铭升同级别的都指挥使级将领,武官散阶却是要比陈铭升更高。
陈铭升强硬时可以强迫李秀听令,但两军合并到一起,道理上指挥权要归高承源。
高承源之前愧于惨败,仅剩残卒还是托陈铭升他们相救,一直都很低调留在钟离城里,即便议事也让出主位。
不过,之前不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话,不代表高承源说话就没有作用。
“高将军,你这是何意?”陈铭升惊谔朝高承源看过来,问道。
“大楚水师十丧其九,高某要亲手将自己的头颅送到陛下案前请罪。”高承源抬头望着屋梁,声音沙哑的说道。
“将军……”看众人都倾向突围,见士气尚算可用,李冲也终于出声劝陈铭升顺从众意。
“好,好……”陈铭升负气说道。
…………
…………
决定最终突围的方案,李秀、李碛主动请求率精锐骑兵出西城厮杀,尽可能从西面抵挡住寿州骑兵的主力,给马步兵、步卒从南城贴着龙游湖西岸往南突围挤出更大的空间来。
南城也是以李冲、徐靖为首的马步兵当前,将第一时间推进到城池西南侧来,充当两路兵马的衔接部,而高承源率水师残卒居中,陈铭升、卫煌等将领稍后,偏西北翼南撤,而高隆所部的将卒留在最后。
在高隆及嫡信部将、侍卫都被清除掉之后,高隆所部的将卒士气最差、战斗力也最弱;这么安排,甚至可以说要将他们及城里万余平民都丢弃在钟离城,令敌骑不敢肆无忌惮的进攻他们的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