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大军兵分三路。
一路前军带着数千俘虏,驾驶着战车轰隆隆驶向曲梁。
一路中军留在原地整理辎重,用剩下的马车载着一定量的物资慢慢向曲梁进发。
一路后军开始收拾易阳城这个烂摊子,大火要扑灭,城里仓库的粮草、钱币都要收拢,一堆事情要做。
陈暮被刘备留下来管理新降的新兵,这些士兵一来刚刚投降,二来大多都是冀州人,会驾驶马匹的人不多,派不上什么用场。
易阳城外的辅兵们在大量中层军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搬运着物品,城里的大火虽然还未完全扑灭,但由于洺水就在城外不远,取水方便,因此灭火并不困难。
在辅兵们前赴后继下,火势已经小了许多,大量的士兵开始在城中清理残垣断壁,留下来的高级军官则寻找可以住的地方,准备让后军早日休息。
如今包括冀州治所高邑在内,巨鹿安平广平赵国等黄巾灾难最严重的几郡大多十室九空,百姓要么去当黄巾贼,要么被杀害,要么逃命跑到其它郡去了,因此整个易阳城居然找不到什么百姓。
这种情况要到年底黄巾被平后,汉灵帝将冀州治所从高邑迁移到邺城,冀州休养生息好几年,才能够从这次元气大伤的叛乱当中慢慢恢复过来。
没有了百姓的情况下,整个城市就被卢植大军当作军营住下,城里没有主人的房子,自然也变成了军营。
城内大火渐渐被扑灭,军队陆陆续续入驻。
后军作为不是战兵的辅兵,需要明天早上才会出发前往曲梁,所以今天晚上要住在城里。而且易阳距离曲梁斥章广平等城非常近,在攻下易阳之后,这里也有了战略意义,可以作为后方大营,一旦前方战事不利,卢植军还有个撤退点。
因此城市被迅速清理出来,卢植治军严明,军纪非常好,在做清理工作时,上万人马各司其职,场面井然有序,干活的干活,值班的值班。等忙活了一个多时辰,事情处理得差不多,易阳城也很快陷入了平静。
而就在卢植的后军入驻易阳,前军和中军开拔往曲梁的时候,刘备这边的先遣部队却并不算轻松。
因为他们不知道敌人已经走到了哪里,所以就必须一直在洺水沿岸前进。而当时河岸边没有公路,也没有堤坝,就只能沿着河岸走。但问题是此时的洺水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休整,也没有一点防洪措施。
作为滏水最重要的一条支流,洺水由于河道上大下小且有弯曲,过水能力与来水量很不适应,每到汛期宣泄不及,洪水经常泛滥成灾,需要到二十世纪以后,新时代到来,才把水患平定。
这意味着东汉时期的洺水河畔经常会发生洪涝灾害,再加上沿途树木砍伐、有大量农田,土制结构比较松软,走河滩边骑马过去,那速度可想而知有多慢。
唯一的好消息是刘备部队陷入了河滩较软的土制结构里,郭大贤部同样如此,并且由于郭大贤的部队人数非常多,体力消耗严重,行进速度比想象中的还要慢一倍。
从易阳城撤出来,到刘备部队开始追击,中间有了四刻钟,接近一个小时的时差,但他们居然也才走了8里路,也就是差不多3公里路程。
也许有人奇怪,就算路况再不好,这速度也太慢了吧,跟普通人散步没什么区别了。
实际上倒不是因为郭大贤不想加快脚步逃命,而是黄巾军的人员组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