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大量的民夫滞留在那儿,需要等待爆破完之后才能挖,干等的时间也是要吃饭要消耗朝廷粮食的,也得照施工的日子那样结算徭役期,期满了还要给工钱。所以既然把人拉来了,所有人都高效的动起来,也是一种省钱。
爆破措施磕磕绊绊地推进下去之后整个腊月和正月一个半月多的时间,总算是没有再出现意外和怨言,从上到下、从官到民,施工项目的士气也还保持得不错。
但可惜的是,既然李素当初选择了先斩后奏、先开始项目再向刘备汇报,这就意味着李素其实是知道这个项目有多少坑的。
到这一步为止,前面这些暴露出来的困难,其实都还不算什么。否则历史上这项目也不至于在多个朝代多次黄了。
李素没一次性把难度说出来,就是怕朝中反对的声音太多,一下子暴露太多难度,把朝臣都吓住,从而不敢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
所以,他才选择了先斩后奏、逐步释出难点,逐步增加投资预算、让大家欲罢不能,舍不得已经投下去的那部分“沉没成本”,最终勉勉强强一条道走到黑。
而李素对于方城垭口挖运河的难度的认知,之所以这么详细,说来也是幸运。
因为这些信息,完全来源于他后世看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相关详细新闻报道。
这事儿,李素得感谢后世写这方面的官媒记者,因为他们要歌功颂德,强调“这个工程有多么不容易,完成了这个工程的政府和国家是多么的伟大”。
所以那些后世记者,找了很多历史上失败的例子,事无巨细地拿来陪衬反衬,打脸古代封建王朝。
其中找的最失败的反面教材,就是历史上宋朝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赵光义),也曾经试图在方城垭口这个位置修过运河,然后因为哪些哪些技术困难,最后夭折了。后来宋太宗之后接下去两位皇帝还想继续干,最后也都遇到更多新困难不得不放弃。
而这些技术难点,在到了当代之后,在伟大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又是如何克服的。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又是古人的见识不足,看不透这个工程到底还要投多少钱才能搞定,所以恐惧了,退缩了,是毅力和决心的问题。
李素前世把这些地缘政治和历史地理报道都看了,仔细分析了,所以他比宋朝人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知道前面还有多少坑,花多少钱最终是可以搞定的。而不至于像一个看不到出路的人那样绝望。
历史上,宋朝后来放弃方城垭口运河,一方面固然是确实还要花比初期投入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
不知道一个事情最终客观上能不能做成,是导致投入决心动摇的最大因素。就好比第一个研究原子弹的国家,不知道原子弹这玩意儿到底搞不搞得出来,就会走弯路,动摇。而第二个搞原子弹的国家,决心就大得多了,因为他坚定相信这玩意儿肯定是可以搞出来的。
那种感觉,有点像是《笑傲江湖》上描写的、中计被困在华山思过崖机关密洞里的魔教长老,明明拿着两柄利斧疯狂砍山岩试图破路而出。却因为不知道离出口还有多远,砍着砍着力竭放弃了,最后死在思过崖山洞里。
而令狐冲却因为运气好,最后对着岩壁被砍得即将砍开的位置砸了几拳,就把缺口砸开,找到了魔教破解武功和五岳剑派失传剑法。
李素和宋朝那些工程统筹人员相比,最大的优势还不仅仅是施工效率上的,而是他开了透视,他知道总工程量的进度条,也知道后续几个还没暴露的难点的解决方案,心中有希望。
这次来,他就是来解决后面这些问题的,不管是刚刚暴露出来的,还是暂时没来得及暴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