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67章 尝试修补信任

第767章 尝试修补信任(1 / 4)

李素的思绪也很混乱,有点儿肚里东西太多,不知道从何处头绪说起之感,而且他的内容还得修饰架空、把原本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哲学推演,这就更累了。

好在刘备也不是很急切,他本来都已经陷入一种焦虑和侥幸交替的精神状态,觉得那么难的问题,哪怕是智如李素、知天命如李素,一时答不上来也是正常的。

“伯雅贤弟能想到《殿兴有福论》和《史记索隐寻正统》这两招跨越时、空的正统常法,已经很不容易了,朕今天的问题,也确实有些过于突兀……”刘备见李素沉思,便在内心如是自忖。

好在李素终于还是理清了思绪和话术,又回忆梳理了一下刘备刚才的主要问题,开始一一作答。

“陛下刚才最后问道,假设天下无有陛下横空出世,华夏会不会陷入神器卑辱、战乱连绵的状态。这个问题虽然不该假设,但臣可以正面回答:很有可能会。

最初会有袁绍代汉,但他若是步伐不够快,而且没能活到灭掉其他残余拥汉势力的时候,那么曹操代袁就是必然的。

曹操之后,如何再被他人所篡,臣说不出具体的推演,但无非是曹操选择两条路:要么严重贬抑武臣,自废武功,一改秦汉以来华夏强而夷狄弱的局面。如此,则曹操终将亡于胡。

如果曹操不严重贬抑武臣,但他自己又是篡袁而立,考虑到任何人对于自己走过一次的路都会严加提防,到时候曹操肯定会总结出‘袁氏之亡在于宗室兵权相比于外姓兵权不够有压倒性优势,所以才被外姓挑拨宗室乱中取事’的结论。

到时候,他就是大封曹姓诸王,而且实掌兵权,哪怕会因此导致一两代人后重演汉之吴楚七国之乱也在所不惜。而且曹操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现在还没得多少疆土,都已经只重用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掌兵,其余诸将岂有独力佣兵五万以上的?

在他看来,就算重演一遍七国之乱,好歹将来的七国都是姓曹的,哪怕中枢被地方藩王所灭,最后上去的也是一个姓曹的嘛,总比曹氏被其他人篡窃后跟袁氏一样覆灭要好。

在正统崩溃的时候,最重要的往往是最初的六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寿命。一旦最初的六十年熬过了,确保一个帝国的子民都是在建国之后出生的。

生于前朝的老者都老死了,也就没人亲历过朝代更替的腥风血雨,不会有切身体会的前朝记忆,也就不会觉得‘王朝会更替’是正常的,反而认为朝代不会更替才是正常的,这就算是正统认知在庶民阶层中基本稳定了——

当然,这里仅针对庶民,不针对士,也就是读过书的人。读书人会通过史来了解前朝,所以他们心中的正统性一旦崩塌,是很难用时间重建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祖当年的广封诸王,虽然导致后来诸王血统渐远后离心离德,但也确实完成了‘让没读过书的庶民都忘记曾有前朝’历史使命,帮汉拖过了最初一世庶民寿命的时间。

但是,七国之乱毕竟是必须吸取的教训,曹操指望广封掌兵诸王来撑过正统崩塌的六十年,他未必能确保中枢胜过地方。

而一旦天下大乱起来,就不再是‘庶民是否识正统’可以稳住的了。曹操相比于汉,在士中永远没有正统性,所以只要中枢压不过藩王,所有有识之士都会当墙头草,再无忠义之人,最终限于崩摧。”

李素这番话说得很艰难,还好几次停下来,不但要给刘备时间理解吸收,他自己也要临时组织调整话术,把“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逆向拼凑解读,伪装成“智谋推演所得”。

很多地方的处理,还是似是而非比较生涩的。

好在本来就是凭空推演,刘备心中压根儿没有任何图景,李素能有理有据说出一些干货来,他已经觉得很有道理了。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