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易经》《左传》《道德经》《商君书》在常雕买来之后就从没有翻过,书页光洁如新,油墨香阵阵,翻起来都是一种享受。
曹礼在看书的时候曾经发现书中的内容跟宫中藏书的篇章有一定的差异,心中还颇为苦恼。
但母亲告诉他,这荆州书的内容将来一定是天下正典,照着这上面的内容背诵肯定不会有错。
他今天随母亲出宫,本来心中颇为惊惧,在等待常雕的时候,随手翻动常雕案头放着的一本纸书,随即沉迷其中,一时竟不知有人走到了自己的面前。
这会儿他站在常雕的面前一时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怎么开口才能不丢失皇家体面,又能尽量让这位对大魏忠心不二的大将了解自己的诚意。
徐昭仪看着诚惶诚恐的常雕,心中也是一阵感慨。
作为曹丕的枕边人,她自然能感觉到现在曹丕的身体江河日下,之前曹丕也隐晦地提出有让曹礼接班自己的想法。
现在大魏的形势已经瞒不过正常人,
随着刘禅的步步紧逼,曹魏的形势已经越发糟糕,虽然取得了新野、广陵两次胜利,可丢掉整个雍凉已经是大概率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朝臣绝不会允许一个母亲地位卑贱的非嫡出子弟登上大位。
徐昭仪本来就没指望过自己的儿子能染指这个位置,可现在形势摆在这,自古夺嫡就是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若是失败,儿子最好也就是曹植的下场。
曹丕和曹植一母同胞,尚且频频遭到打击,若不是卞太后力保,几乎遭遇不测。
若登基的是曹叡,他想捏死她们母子真是举手之劳。
甚至只要勾勾手指,就有无数人愿意替他效劳。
常雕对大魏的忠诚毋庸置疑,现在朝中甚至将他拼命从汉营逃出来的壮举比作苏武归汉。
他是曹仁的结拜兄弟,勉强算是曹家的自己人。
而且……
他是之前唯一一个对曹礼表示出善意的外姓大将。
曹丕现在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若是托孤,一定有镇东将军常雕的一份。
常雕明白这点,还能对礼儿表示出善意,
久在宫中的徐昭仪思来想去,决定冒险见见这位镇东将军,请忠肝义胆的常雕助儿子一臂之力。
她不由分说,朝常雕盈盈下拜,道:
“我母子性命,全在将军一念之间,还请将军以家国为念,救礼儿性命!”
啥?
常雕从懵逼变成了完全石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来个人给我解释一下啊?
“礼儿并无觊觎至尊大位之念,奈何国家托付,不敢不从。
册立太子,乃天家之事,群臣忤逆陛下,实为不忠不孝之罪。
久闻将军忠肝义胆,还请将军主持公道,救礼儿性命。”
常雕这会儿已经完全傻了。
这特么跟我有屁关系啊?
我又不姓曹,我又不姓夏侯,
你去找人帮忙,你去找人主持公道,好歹应该去找那些曹姓、夏侯姓的大人物,
找我作甚啊!
管我屁事啊。
要是常雕知道自己当时装逼会装出大问题来,他一定不会在曹丕面前胡言乱语。
可现在骑虎难下,而且这个女儿似乎是误会了什么。
常雕下定决心,准备好好跟这个女人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