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廿四)

终章 九三年(廿四)(4 / 6)

真要是搞什么诺福克四轮制、搞什么圈地运动搞畜牧业、搞什么今年种埋明年种草养牛马

大顺要是全国就这个鸡儿水平,照着一亿人的人口往下减吧。

这些数据对大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顺就算有“先知”,就算用硝石硫酸磷酸盐等作氮磷钾肥搞试验田

真要工业化追到1913年弗里茨哈珀搓化肥厂的水平,或者说工业化生产的水平,那纯粹就是扯犊子。

不可能。

当然,说找群工匠,搓个简单的、不计成本的发电机什么的,那难度不大。

可说搞什么化肥厂,照着100年走吧。

当然,农业技术并不是只靠化肥,还得水利、良种、科学种植等等、等等。

但化肥肯定是关键一环。

意思也就是说,刘玉用硝石之类的天然“化肥”,给大顺画了个大饼。或者说,化了一个工业化就是美好未来的大饼。

但实际上,他自己都知道,工业化不是一个“先知”就能完成的。几十年内也不可能出现。

所以,实际上也就剩下了现实里的唯一选项移民,垦殖。

西欧的农业革命,在大顺,不是革命,是倒退。至少在此时,可以百分百的确定,就是倒退。

大顺这边会种地的,若赶上运气“好”,黄河泛滥之后留下的淤土,主粮亩产其实可以超越1910年的法国小麦平均亩产的最简单的,小麦和豌豆套种,加两年三熟算平均。

也即是说,西欧式的农业革命对大顺而言纯粹没卵用;而工业革命,就算追到1910年,耕地亩产也就那样;除非憋到追平1913年的德国水平,那纯粹扯王八犊子,至少三四十年内没戏,真要追到1913年德国的水平就太吓人了。

换句话说,若不移民垦殖,就算全面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顺的粮食,还是不够吃。

而粮食不够吃、人口滋生的巨大“绝望”感,也就更容易理解的换句话说,大顺如果在内部,现在就算彻底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大顺仍然要面临粮食不够吃的问题。况且,那些人“绝望”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啥叫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是,纺织厂能搓出来馒头不钢铁厂能搓出来大米饭不

如果不能,那么对于大顺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就没那么大我已经是棉布产量世界第一了、我已经逼到欧洲各种出行政命令玩埋汰的了,那么主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到底在哪

这个问题,刘玉的那套工商业的扭曲理论,给了大顺这群人一个答桉。

这个答桉,就是刘玉跑路前,李欗和刘玉密谈的那些话

修铁路、造轮船、搞基建。

让粮食长腿,从海外跑到中原,让“人均粮食拥有量”这个概念有现实意义。

让长腿的人,从中原跑到海外,粮食不长腿、耕地不长腿,它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它。

而修铁路、造轮船、搞基建,就是大顺搞工业革命的大义上的动力。

也即是说,大顺的工业革命,如果想要得到旧时代的精英阶层、至少说还能存着利民利天下的这些胸怀天下之辈的支持,能、也只能上来就照着重工业使劲儿。

因为,除了需要得到旧时代生产出的部分精英的支持,还要得到皇帝的支持。

而皇帝,不会在乎什么蒸汽机带动的纺车的,但却会在乎蒸汽机带动的浇田的水车。

蒸汽机是蒸汽机。它就是个牛、马、水排、风车。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