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新顺1730 > 第六七三章 猜疑链(下)

第六七三章 猜疑链(下)(3 / 6)

吴敬梓给出的办法,是以票盐之名、行纲盐之事。

而这些人给出的办法,则明显就是个……台阶。

吴敬梓是承认,总承包商的封建垄断特权,是官盐不畅的主因,内因。而其出发点,也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为了报恩,让这些盐商“跟上时代”——盐引是封建特权,权力父死子继,在科举制国家下,是被人诟病的。希望盐商与时俱进,将权力父死子继,变为财产父死子继。

而说客心里知道原因是总承包商的特权,但嘴上说的主因则是走私,而其目的是为了给皇帝送钱、同时找个台阶,然后双方妥协。

目的不同,反对改革的理由一样,给出的办法就完全不同。

说客代表盐商,提出了三个“改革”方向。

其一:朝廷成立专门的巡盐部门,经费由盐商报销,每年三十万两,按时“报效”。

将原本的、非正式的、私下里的“缉私花红犒赏”,转正,成为正大光明地由各级承包商分摊的钱。

因为他们认定的主因、内因,是走私太多嘛。

所以,解决的方向,或者说给台阶的方向,也就是出钱缉私。

其二,每年给皇帝内帑二十五万两,以备不时之需,作为“形成制度”的报效。

其三,运河被废,旧有的运盐路线必须要改。该运盐路线、沿途稽查、关卡设置的钱,由盐商出。今年报效200万两,但今年的前两项就不给了。

换句话说,就是觉得皇帝上次来要钱,觉得不够,还想再要点,有抹不开面、拉不下脸,觉得刚要完再要不好。

那么盐商这边就主动点,拿出200万两,其实搞这些东西也花不了几个钱。剩下的,就当给皇帝送礼了。

而且他们保证,这一次的报效,绝对是这些大盐商出,不会克扣次级承包商,也不会转嫁于食盐百姓。

应该说,吴敬梓给出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

但偏偏松江府海商资本集团的崛起,使得这个办法真的很容易变成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举动。

而且,现在在淮北巡查盐务的,恰恰正是松江府财阀的总后台,盐商猜疑是非常正确的,不猜疑才是脑子彻底被狗吃了。

所以他们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只能是——自我催眠似的告诉自己,皇帝真是上次要钱不够,这次又来要钱了——必须信、一定信、不得不信。

不是他们脑子生锈了。

而是伴随着松江府资本集团的崛起,实际上一旦改革,他们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而他们的一切,只能寄托在朝廷不是真的想改革上,改革为名、要钱是真。改革的胆魄是没有的,以改革的名义搂钱的胆魄,不但有而且很大。

否则,只要改,必完蛋,那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不得不信、不可不信了。

但……这番话,恰恰触动了刘钰内心最为警觉的地方。

尤其是当说客拿那些运盐不便、路途颇远的地区说事的时候,刘钰心里顿时兴奋起来。

可以说,这正是刘钰最警觉的地方,也是刘钰给皇帝写第一封奏疏的原因。

如果,真的发生了食盐大战、这边运那边吃,非要让盐政改革出丑这种事,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就是在这些路途稍远的盐销售区。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