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翊听后,对山越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内心的想法。
山越就是一个泥潭,历史上,孙策、孙权两代东吴主君耗费数十年时间,无数精兵强将,填入了这个泥潭中,却始终不能削平这个内乱。
一旦东吴要对外用兵,山越就在境内生乱,使得大军回返平定叛乱,大军回返后,就又逃窜入山中,凭山据守。
若是无法根除山越这个内患,东吴将被永远困居在江东一地,徒以自保而已。
这一点,是孙翊绝对无法忍受的。
但还有一点,孙翊无法接受。
孙翊起身,负手而立,语气坚定的说道,“张公等君平叛策略,稳则稳矣,但孤认为庐江绝不可置之不理。”
孙翊转身看向周瑜,见周瑜眼中似有诧异,在这个有着他重大期待的重臣面前,孙翊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庐江是江东北部屏幕,更是孤将来北进淮南之跳板。
若此时将之弃之一旁,李术与曹操勾连之下,庐江必为曹操所有,到那时北进无望不说,庐江就将如一把曹氏之剑悬于孤之头颅,孤岂能受之。”
孙翊言语中吐露出强烈的北进愿想,周瑜眼中神色由诧异转变为欣喜,孙翊不觉,继续说道,
“孤决意先庐江,后率大军讨平山越。山越虽侵攻郡县,但本意只为掠夺粮食自足,并非占领郡县自立。
山越虽兵势强盛,但各支山越之间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如一盘散沙,庐江若丢,才是孤心腹大患。”
如今曹操委任的扬州刺史是刘馥。
刘馥那可是一个高地保安。
若真是庐江为曹操所得,按照刘馥的能力,甚至不要如历史上造合肥新城遏制东吴北进,只需要把庐江郡营造的固若金汤,孙翊将来北进的难度就是几何倍增。
这个风险,孙翊绝对不能冒。
相反的,山越叛乱虽声势最为浩大,表面看来对如今的江东威胁最大,但其实只要分布诸将分别镇守紧要位置,就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等孙翊把庐江的事解决了,暂且没有了外部威胁后,就可以腾出手来,集合江东全部力量,专心把山越这个内患给解除了。
如果解决山越叛乱时,无法集合全部力量,还要顾及外部威胁,就算暂时平定了,那也是得一时之效,将来山越随时还是会叛。
孙翊有自己的想法,但他现在缺乏实现这个想法的一个坚定的支持者。
他最后看向周瑜道,“吾之心志,公瑾可明否。可愿支持孤。”
周瑜看向眼前这个向他吐露大志的年轻人,江东大部分臣子只想到平定如今的叛乱,唯有孙翊,想到了将来。
在他看来,孙翊的先庐江,后山越的策略方针有其可行之处。
在长远看来,更是大大有利于江东,虽然要冒一点风险,但凡事又岂没有全无风险的呢?
他起身对孙翊拜道,“瑜势必紧随君侯身后。”
听到周瑜表态支持他了,孙翊大喜,握住周瑜的手道,“有公瑾支持,孤可再开议事尔。”
早上议事时,对于张昭等人的那个平叛方针,孙翊没有允准。
但他也没有贸然的提出自己的想法,知道周瑜今日到达的他,心中就是想着得到周瑜支持后,再提出自己的决断,这样阻力就会小了很多。
孙翊不知道的是,北伐也是周瑜之念,他对孙翊言道,“君侯且坐,瑜有一略奉于君侯。”
待孙翊坐下后,周瑜坐在孙翊对面,从舟上的案上取过纸笔,在纸上提出了自己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