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替汉 > 第五十九章 到家了(5000字)

第五十九章 到家了(5000字)(3 / 4)

但在孙翊看来,他除非自己想死,才会在这时候跑去背刺曹操。

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于谋一时。

这句话一直记在孙翊心中。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此次群臣北进淮南之请如此热烈,几乎是全部有头有脸的都上书了,还在于如今江东的政局中,是淮泗集团一家独大。

淮泗集团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是淮泗人士组成的一个政治集团。

而这个政治集团在孙策当政时期,是一家独大的。例如这时候,在江东能叫得上人名的臣子,几乎都是淮泗人士。

至于江东士族集团开始冒头,那也是孙权掌权之后的事。这时候他们在先前孙策的清理之下还在瑟瑟发抖,基本没啥发言权。

重用淮泗集团是孙策早期的用人策略,因为孙策认为相比于江东士人,淮泗人士更值得信任。

当初孙策重用淮泗士人有一点考虑就是,淮泗士人南下之后,是无根之萍。他们不同于江东士族在江东传承百年,在当地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跟随孙策南下的淮泗人员在离开家乡后,因为没有地方根基,所以他们只能依靠孙策,从而大大加强了他们对孙策的忠诚度。

孙策不是不懂政治,只是他更喜欢打仗。

这个策略在早期有他的好处,但他的弊端在现在慢慢体现出来了。

为什么孙翊想着在平定内乱之后,就要好好梳理江东内政。因为这时候江东武力很强盛,但是在内政方面可以说是畸形。

一个势力当中,几乎是有且只有一个政治团体,这难道不够畸形吗?

就拿如今的这件事来说,之所以群臣群情鼎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都是淮泗人士。

淮南那一带就是他们的故乡,他们虽然先前跟随孙策南下创业,但心中对于故乡的眷念是无法割舍的。

如果一旦有机会能够回到故乡,而且是以占据者,胜利者的姿态回到故乡,那种诱惑对这时代的士人来说,那根本是致命的。

而且一旦他们将本身的政治影响力,和对地方的影响力合二为一了,他们的权势无疑会更为坚固。

因为有这种潜在的内因,群情才会如此鼎沸。一眼看过去,基本整个吴县臣子都上书了。

其他地方不是没有,只是因为距离,还没送来而已。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淮泗人士。

难道其中没有一两个慎重的人吗,没有一两个建议慢慢商议的人吗?

肯定有,只是在这种能够荣归乡里,加强权势的诱惑力下,他们的慎重、谨慎被慢慢改变和掩盖了而已。

那么这对孙翊一个君主来说,这算什么?

这些吴县的中流砥柱,臂膀心腹是在营造大势,对自己进行逼宫吗?

当然,这些臣子都是忠于孙翊的,他们的本意也并非如此,但不管什么原因,他们目前的所作所为就是已经构成了这种趋势。

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想犯上作乱的心,而是有没有犯上作乱的这个实力。

也许目前淮泗集团无论如何营造大势,依照如今孙翊的威望都可以压制。

但为君者要想到以后,如果再放任不管,任由淮泗集团继续这样壮大下去,迟早有一天会酿成大祸。

而且孙翊压得住,他的后代呢?

任何势力中,都不应该存在一家独大的局面,百花争鸣,互相制衡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现在还仅仅是江东六郡就这样了,等以后有了荆襄,有了中原,有了更多的地盘,难道也只用这些淮泗士人吗?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