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偏居东南一隅,北有长江横跨隔绝中原。
在长江以北,有江北三郡,西为庐江郡,中为淮南郡,东为广陵郡。
三郡接壤,横跨数千里疆域,在曹公之手,乃是其制衡君侯的三把利剑。
但若三郡为君侯所握,三郡一体后,可成长江下游之兜鍪,共同拱卫江东。
三郡中,君侯已经占有庐江郡,而淮南郡现为扬州刺史刘馥所治,广陵郡为陈登所治。
众人皆议北方争雄之时,应趁淮南兵力空虚,先取淮南,统以为不然。”
“三郡中东为广陵郡,与吴郡互相倚望,陈登若派兵渡江,不出五日,大军即可抵挡毗陵。十日内,大军可至吴县,此乃君侯心腹之害,君侯不可不早图之。”
“广陵太守陈登,沈深有大略,在广陵一地恩威并行,甚得民心,统又听闻其心有大志,常有吞并江东之志。
如此英豪据兵居君侯榻侧,君侯又岂能枉顾。今曹公无力南顾,陈登失去外援,实乃天赐良机,君侯应趁此良机讨灭陈登,占据广陵,早绝后患。”
“且广陵居淮南之右,乃在其腹背,若君侯先进兵淮南,假使君侯占据淮南,陈登只需派一军突袭历阳,即可分割淮南与江东的联系,将淮南一地隔绝在江北。
那时就算君侯占据淮南又有何益处,终复为北方英雄所得也。”
“故统认为,欲图淮南必先图广陵。”
“此乃统之平淮策第一步。”
庞统说完后,孙翊脸上浮现抑制不住的笑容。
欧力给,欧力给呀。
先取广陵不但有庞统以上说的几点原因,还有一点很重要。
广陵虽属徐州,但是他远离中原,乃是和江东最接近的一个郡。
就算孙翊拿下了广陵,也不会太刺激到曹操,避免他掀桌子,来个一起玩完。
在庞统说完后,他又紧接着说了他平淮策的第二步,他说道,“平淮策第二步乃乱淮。”
“议者皆论曹公因为对抗袁绍,故而兵力皆在北,导致淮南无重兵良将镇守,故为攻取淮南之良机,实则不然。
曹公不在淮南布置精兵良将,乃是因为淮南一地残破,形如一片废墟,根本没有粮食奉养兵马。
故而曹公令有治政之才的刘馥安抚东南,乃是为了养淮南之生气,以图后效。”
“由此可见,君侯进攻淮南之最好良机,实质因为淮南一地残破。”
孙翊点点头,曹操明知淮南一地如此重要,为何不派良将精兵镇守?
要知为了防备刘表,他可是派了曹仁镇守宛城,扼守着刘表北进的要道,同时为他防备着汝南一地。
曹操兵不少,他破青州黄巾之后,单单这一战就受降了三十余万人,而且这全都是青壮。更何况后期战胜其他人后受降的兵马了。
他良将就更多了,但是他缺少粮食。
曹操虽然早早开始屯田,粮食收获也很多,但是他连年征战,加之招揽安抚流民,导致他的粮食根本就是入不敷出的。
为了打官渡之战,更是耗尽了他的所有库存。
而淮南一地被袁术祸害的太惨了,江淮间歌谣唱道,“持金易米,米贵于金”,史书记载“百姓饥穷,以桑椹蝗虫为干饭。”
可见如今淮南一地的残破。
要是派精兵良将前去镇守淮南,根本养不活。
故而他先让刘馥来,先让刘馥在淮南发展内政,恢复生产,为他以后派良将精兵打下基础,例如后期镇守淮南的张辽、李典。
宛城因为早拿下来,还有点粮食基础,才有曹仁率精兵镇守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