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韩遂的大军最终赶到时,面临的就是一万多严阵以待的汉军,即便韩遂兵力众多,但也没把握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而一旦战局陷入僵持的话,由周慎率领的两万汉军就要赶来增援,到时候韩遂自己也要陷入重围了。
所以,韩遂最终选择绕过汉军大阵,向西撤退。
而段增、董卓等经过今日的大战后,也都疲惫不堪,所以不敢追击韩遂,任由他率部撤离。
至此,这场由董卓提议发起,并由夏育、鲍鸿、周慎、段增、陶谦等将领共同配合完成的大战,最终由汉军一方取得大胜而告终。
此战中,汉军自身损失近两千人,消灭羌人四千余人,俘虏近万人,这是自羌人入寇三辅以来,汉军所取得的最大胜利,一举重创了羌人势力,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而在这场大战中,段增先是率部及时赶到支援,为大军保住了大批粮草;之后又与董卓、陶谦一同定策,并且献出霹雳车的制造技术,为此战胜利提供保障;最后,在夏育身受重伤的关键时候,他又接替夏育指挥军队,成功的攻破敌营,取得最后胜利。
这三个功劳,让他在此战的有功将领之中被排到了第二位,仅次于首先提出计策,并且成功施展计策,瞒过了叛军的中郎将董卓。
有这三个功劳在,再加上段增乃是大将军何进的亲信,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段增接下来肯定会得到升迁。
而一旦段增更进一步,那他就会成为二千石的校尉,一个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的,正式踏入官场还不到一年的小辈,就能担任二千石的官职,这份经历恐怕在当世也是独一份了!
……
接下来几日,段增将庞德遣回武功,自己则留在美阳代替夏育处理军务。
夏育运气比较好,他的伤势并没有发炎,在将箭头拔出来后,虽然流了很多血,而且今后脸上还会留下一个很大的疤痕,但他的命却是保住了,接下来休养几个月就能恢复。
而叛军在遭到兵败之后,撤退回郿县,战局又恢复了之前的局面。
原本董卓还想着趁此大胜的时机,对敌军发起反击,但问题是朝廷已经正式下达诏令,罢免皇甫嵩的统帅之位,改任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来接替他。
但张温如今还在洛阳,短时间内无法赶过来上任,而且即便是张温到了,他也需要一定时间来熟悉军情,不可能一来就发起大规模战事。
如此一来,这一次的战机也只能白白让其错过,使得叛军有充足时间来重整旗鼓。
除了张温取代皇甫嵩成为西征汉军的统帅外,其他将领也各自有一些调动。
其中董卓、周慎二人分别被朝廷拜为破虏将军和荡寇将军,隶属于张温之下。
可惜夏育却因为受伤的缘故,被朝廷征召为右中郎将,回洛阳就职。
至于他麾下的军队则由段增来统领,相应的,段增的职位也被提拔为讨虏校尉,直接归属于张温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