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望一段时间?”高季昌不由得在心中沉吟起来。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吴军要等到彻底消化了邓州、蔡州等地后才会出兵北上,这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以许州城中守军的实力和储备的钱粮来看,若是遭到吴军进攻,坚守一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这样就是说他还有一个半月时间来观望局势,若是一个半月之内不管是梁军取得胜利,还是晋军渡河南下,这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局势发生改变。
“也罢,本帅就继续观望一段时间。传令下去,各部开始为守城做好准备,城中积蓄的钱粮也不要再吝啬了,拿出一半来招募乡勇,加以训练。倪可福,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一定要办好此事!”高季昌最终拿定主意。
“请节帅放心,末将定会竭尽所能办好此事。”倪可福连忙答道,接着他又有些迟疑,问道:“节帅,许州要不了多久就要陷入战火了,诸位夫人和公子们是不是要提前转移?”
高季昌目光犹疑,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算得上“高寿”,许多和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病故,只有他还活着。
他的几个儿子如今都已经成年,甚至在许州担任一些不大不小的官职,但真要说起来,这几个儿子并没有什么大能力,仅仅是借助父荫混来的官职,平时的表现也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不过如今局势危险,一旦许州被围困,将来局势会如何发展谁都说不清,若是将几个儿子都留在许州城中,那样未免太危险。
高季昌沉吟一会儿后道:“让长子从诲带着家小前往洛阳吧,其他人都留在城中。”
倪可福点了点头,他知道高季昌这样安排的目的,无非就是分散风险。
若是将来将来局势不妙,他就能带着留在城中的家人投降吴国;投降吴国的前途很难说,所以他又将自己的长子送到洛阳去,算是留条后路,不至于子孙断绝。
事实上这样的安排在这种乱世极为常见,便是倪可福本人的几个儿子也是这样安排的。
……
“父王,梁国的局势明明已经危险至极,那个朱友能却还要起兵造反,争夺皇位,这样的蠢材父王何必接受他投降,直接杀了就是。”徐州城外,杨渥的次子杨琰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错,孩儿也有同样的疑问。”另一个随军出征的王子杨煜养仰着脸道。
面对儿子的疑惑,杨渥兴致勃勃的解释道:“虽说朱友能的行为的确很愚蠢,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皇位却将梁国的局势给搅乱了;但他的行为对于孤来说却是有利;而且他既然投降,孤就要接受;若是孤不接受他的投降,反而将其杀死,那么其他梁国的官员就会心存畏惧,从而举兵抵抗我军。”
杨琰二人若有所思,杨渥却大有深意的接着说道:“你们兄弟将来也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团结,不能手足相残,那只会便宜了外人,让外人得了好处。”
“孩儿记住了。”兄弟二人连忙答道。
杨渥点了点头,目光灼灼的看着两个儿子,接着问道:“你们两个都跟着老师读了不少书,那为父现在就要考考你们,像朱友能这样的蠢材,历史上还有哪些?你们都各自想想,想好了再告诉为父。”
经过十多天的跋涉,杨渥亲自统领的大军终于赶到徐州;这一路上,杨渥一面处理着各地传来的消息,一面也没忘记教导自己的两个儿子。
如今杨煜和太子争权虽然还只是一个苗头,但杨渥不希望将这苗头越演越烈,将来甚至发生什么兵变、造反之类的事情。
如今正好有朱友能这个例子在,杨渥也就顺势教导起两个儿子了。
……
而此时,被杨渥父子三人称为“蠢材”的惠王朱友能,也正带着自己的亲信等人向徐州赶来。
相比于高季昌选择的继续观望,好不容易逃回陈州的惠王朱友能却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了投降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