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顿时心知不妙。
却听另一个公人笑道:“王使君托付之事,于关夫子不过小事一桩。不过,这润笔费,却是少不得。”说罢,拿出一个银锭。
“这是十两白银,乃是给关夫子的润笔费,还请笑纳啊。”手一推,将银锭推到关汉卿面前,还有些不舍的摸了摸。
事实上,知州给的润笔费是二十两,只是两人贪墨了十两。
当然,知州官人也不可能不知道。
“这如何使得。”关汉卿看都不看面前的白银,淡淡说道:“还不知王使君要写什么本子?”
“好说,好说。”两个公人都乐了,似乎此事很有趣。
“王使君要的本子,名目都取好了,叫《四郎北归》。”
关汉卿一愣,《四郎北归》?他只听过《四郎探母》,写的是杨四郎逃出契丹探望佘太君之事。难道,这《四郎北归》,写的是杨四郎回到契丹之事?
王使君为何要这样的本子?
却听那公人笑嘻嘻的拿出一张信笺,“关夫子,这《四郎北归》要写的大概故事,就在这张纸上,你一看便知。这可是要到大都去演的。”
关汉卿当然没听过写作大纲这个词,但他拿的,就是一个写作大纲。
待到这位大作家看完“写作大纲”,顿时气得牙疼。
你道为何?
原来,这位王使君大名王四郎,是新任的解州知州。这所谓《四郎北归》,写的就是他自己。
这,是不是太可耻了?
这也就罢了。
更让关汉卿无语的是,王四郎要求写出他拒绝降唐,始终心向大元,为了忠于大元,矢志抗唐,无奈之下又逃出唐军追捕,回到大元治下。
这其中,什么唐军大将送信劝降,斩使抗唐,兵败被俘,拒不投降,施计逃跑,北渡黄河,重归大元…
一个可歌可泣的大元忠臣,跃然纸上。
关汉卿已经五十岁了,他这一生也算大风大浪,见过很多无耻之徒。可是像王四郎这样无耻的,当真是第一次见。
“两位,关某才疏学浅,江郎才尽,却是无法效力了。这个《四郎北归》,恕关某无能为力。不过,既然已有大概故事,大可换人来写。”关汉卿选择了拒绝。
写了这个无耻的本子,那他成什么了?那不是铜豌豆,那是一条狗。
什么?不写?
两位公差的脸色,顿时冷厉起来。
“关夫子,王使君既然找到你,那就非你莫属。谁让关夫子大名在外呢?你可不能让我等难做啊。”公人不阴不阳的说道。
关汉卿抱抱卷,“江郎才尽,文思枯竭,实在无能为力,两位另请高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