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雍大概说了一遍。
这情报之所以不到三个月就从巴黎传到长安,是因为消息先送到波斯海湾,再由海军战船送回缅州,再通过驿站送达长安的。
这时从西方传递消息的最快路径了。
要是纯粹走陆路,起码要四五个月才能送回消息。
崔秀宁和李洛看完奏报,等到李雍退下,就都露出一丝感慨之色。
“想不到,忽必烈提前两年多死了。”李洛说道,“好了,这世界再也没有忽必烈大叔了。”
所谓大叔,当然只是两人之间的调侃之言。但是李洛对忽必烈的看法,却非常复杂。
甚至,他不由想起当年的一幕:那也是冬季,他坐着狗拉雪橇,通过大都皇宫太液池冰冻的湖面,去觐见忽必烈。
当时他摔了一跤,在雪地里打滚,一个老人站在岸上哈哈大笑。
就是从那天起,他获得了忽必烈的信任,成了元廷的墨尔根拔都。
算起来,整整十年了。
薛禅可汗,你回到你们蒙古人长生天的怀抱了。一路走好吧。
唉,你打下了偌大的欧洲,是个大大的英雄。这历史,还是会记得你。朕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
你是汉人的仇人,是大唐的敌人,可是你死了…朕,更寂寞了啊。
这个世界,还有谁,配做朕的敌手?
若有来生来世,就再与朕为敌吧。
“和义父去世的日子就差几天,都是七十七岁。”崔秀宁放下情报,“忽必烈大叔挂了,元廷会不会分裂?”
李洛摇头,“大概率不会。安西王和安北王都被铁穆尔软禁起来了。而这铁穆尔,本就是真金嫡子,完全有资格继位。他不但有伯颜等人的支持,也有汉军和汉官的支持,只要他不乱来,宗王和贵族们也不敢反他。”
“你要知道,元廷去了西方,只能拉拢汉官和汉奸军,欧洲人太多了,没有汉人帮忙,蒙古人独木难支。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人口,利益足够分配,蒙汉贵族大概率会团结起来压制白人。毕竟只有他们是东方人种。”
“西方的汉奸军不下三十万人,都算精兵,这是一股很强的力量。西迁的汉军汉官家属也有一两百万,是蒙古人眼下最信得过的种族了。汉人势力,肯定是支持铁穆尔的。还有,你知道这铁穆尔是谁?”
“是谁?”崔秀宁问,感觉这个问题有些莫名其妙。
李洛露出一丝吊诡的神色,“铁穆尔就是历史上的元成宗,做过十多年皇帝的人。”
他想不到,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可是铁穆尔仍然做了皇帝。
此人还真有些气运啊。
“原来是他。”崔秀宁明白了,“那这个铁穆尔历史上的治国能力如何?”
李洛道:“比较平庸的君主吧。有心汉化,缺乏魄力。要说此人的优点,无非就是会拉拢臣下。他的能力,肯定是比不上安西王的。此人继位,多我们有好处,但是对欧洲人,却更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