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爵大人第1次踏上澳洲的相同时刻,1876年,郭嵩焘乘船历经一个多月抵达英国。
在英国期间,他按西方的礼仪处理公事,听音乐会,与洋人握手,带夫人出席宴会等等。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日记寄回国内,刻印《使西纪程》,对英国的蒸汽工业发展大加赞扬,夸饰英国政教修明、环海归心,朝廷大臣竟然明目张胆的夸洋人,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清国驻英副使刘锡鸿密折上书朝廷,指责他犯了“三大罪”。
一是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二是“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
三是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次郭嵩焘获得邀请,参观英国朴茨茅斯炮台,由于炮台上风比较大,一个英国人将自己衣服脱下来批在郭嵩焘身上,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刘锡鸿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哪怕冻死也不要批英国人的衣服,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第二大罪是郭嵩焘参加巴西驻英使馆活动时,当巴西国王入场时大家都站起来鼓掌,表示尊重之意。
郭嵩焘随大家一同起立鼓掌,这原本是最起码的外交礼仪,却被刘锡鸿认为是有失国体的举动。
为区区小国主致敬,有失天朝上国体面,此罪不可恕
最后说一下第三大罪,密折中所言柏金宫殿就是白金汉宫,音译不同而已。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举行音乐会时,郭嵩焘受邀参加。
在嘉宾座位前面都摆放着一张音乐单,详细列明的音乐曲目列表,郭嵩焘和其他来宾一样翻阅音乐单。于是又被刘锡鸿抓住“把柄”了。他认为这样做是在模仿洋人,有辱大清公使的身份。
此为“三大罪”也。”
“这也太离谱了吧?”耿宝贵吃惊的说道,转过脸看了看宛若老僧入定一般的杜怀庆,脸上满是同情之色;“这个官儿做得太难了,完全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啊!”
“你以为事情就结束了吗?这仅仅是个开头。”
“啊……”
这下耿宝贵嘴巴张得可以吞进一颗鸭蛋,满脸匪夷所思的神色问道;“后面还有啥?”
田山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