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一圈伙伴看似中立,其实早已经心照不宣的结成暗中同盟,,共同玩弄清王朝与鼓掌之中,这就是可悲而严酷的事实。
扶桑国只不过是被率先推出来的小卒子,用来试探清王朝还有几分元气,若是欧美列强都看清楚了,下面的事情自然不言而喻,就是一轮又一轮瓜分神州的狂潮,令这片大地彻底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中。
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扶桑国不宣而战。
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
至此,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是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出兵的,相反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理昭然”,令清朝忍无可忍,因此“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
第一阶段的中日甲午战争,自1894年7月25日起至9月17日结束,历时一个月另22天。
在此阶段中
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战役以清军惨败而告终,黄海海战则互有损伤。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扶桑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9月15日上午
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
扶桑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部精华,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
此战中,最壮烈的一幕出现在“致远”舰事迹中。
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吉野”、“东城”等舰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邓世昌见吉野舰(航速23节)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愤而说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决意与之冲撞,同归于尽。
邓世昌毅然率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3时30分,以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
全舰官兵二百余人,除七名遇救外,其余自管带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黄海海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