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早期发现,全面评价肺部的功能。该技术有望在未来3至5年内实现临床应用。”
“根据初审的筛选意见,我提议把周新同志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一位,大家觉得如何?”
李振邦一说完,会议室便开始了此起彼伏的发言声,远比先前的会议讨论热烈得多。
不过,各部门的专项负责人虽然说得变多了,但是总体意见并没有太大分歧。
第一,这属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
第二,这属于造福人们的技术。
一直以来,国内MRI成像技术都是落后于国际水平的。
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的MRI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
所以,这个提名,没什么毛病。
见老领导并没有表达不同的看法,这个名额便算是确定了。
李振邦提议的第二人则是水木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宁。
今年2月,闫宁因为在跨膜物质运输的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2015年“青年科学家奖”。
今年10月,她获得了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她的研究成果为多年来“饿死癌细胞”的畅想提供了可能性。
对于李振邦的第二个提名,讨论声就要比第一个大了一些。
主要集中在闫宁的年龄和资历上。
但是,随着老领导的拍板,一切争议烟消云散。
“年龄和资历都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优秀的科学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老领导拍板了,第二个人选也就确定了。
起争议的各部门专项负责人本以为年轻的教授就这么几个,能提名的也不多,后续争议应该会少些。
结果,李振邦的第三个提名,瞬间让会议室炸了。
“第三个,陈舟。燕京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本科在读,大二学生。”
“今年9月份,陈舟同学完成了冰雹猜想的证明。今年11月份,受邀参加麻省理工的数学学术会议,在报告会现场完成了克拉梅尔猜想的证明,并且提出了分布解构法。”
“这一方法,数学界普遍认为是数论领域和筛法、圆法并列的第三大方法,更被多位国际知名数学家称为是‘解析数论的机会’。”
“陈舟同学在初审筛选时,就有着较大的争议。但我仍然提议把陈舟同学放在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60人的第三位。”
田立庚看着说完提名的李振邦,整个人都愣住了。
本来按照会前讨论的意见,陈舟是放在最后一位去讨论的。
却没想到,李振邦“擅自做主”,把陈舟的名字提前到了前三位。
这个胆子,不可谓不大。
但转念一想之后,田立庚下意识的便把目光投向了正面无表情看着众人讨论的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