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杨院长后面的话说出口,陈舟便先一步说道:“王教授,您好,久仰大名!”
没错,正如陈舟所期待的那样,杨院长口中的这位神秘人,正是领导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的王贻淓教授!
而陈舟,一眼便认出了他!
王贻淓看着陈舟,礼貌地说道:“陈舟教授,你好啊!”
一旁的杨院长看着互相对视的两人,笑着调侃道:“看来也不用我介绍了,但是你们别这样互相对视啊?来来来,咱们坐下说!”
听到杨院长的话,陈舟和王贻淓同时笑了起来。
王贻淓可以说是华国国内高能物理研究领域,最顶尖的那一批人了。
在1984年,王贻淓从金陵大学毕业后,便前往CERN。
参加丁老先生领导的L3实验,专业研究高能粒子。
其后,1991年,获得意大利弗洛伦斯大学博士学位。
随后便在米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人研究人员。
然后进入米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员。
新世纪,入选华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回到华国。
在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再之后,便是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了。
如果细究的话,在中微子方面,大亚湾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便是王贻淓。
而大亚湾实验的设计、建设与研究,也是他领导完成的。
包括现在华国与国际上,正在计划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也由他提出并领导。
除此之外,在正负电子对撞方面,他领导了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燕京谱仪的设计、建造,以及前期的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说王贻淓是华国国内,高能物理研究领域最顶尖那一批人的原因。
总的来说,王贻淓参加L3、AMS、PaloVerde和KamLand等实验,在中微子物理、e+e-对撞物理、宇宙线与天体物理、探测器设计与建造、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所发表的200多篇文章。
都足以说明,他在高能物理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杨院长招呼着陈舟和王贻淓坐下,然后帮两人把茶倒上,随即笑着说道:“那啥,我就做个旁听者,听听你们两位大佬的高见。”
陈舟和王贻淓不禁莞尔。
但两人也明白了杨院长的意思。
事实上,今天的这次见面,大家都懂。
一位粒子物理学界的新科诺奖得主,一位首次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华国科学家。
那肯定是要碰撞出一些思维的火花来的。
“王教授,听杨院长说,您是来燕京作报告?”
陈舟想了想,开口说道。
王贻淓点点头:“没错,关于后面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事,得跟领导汇报一下。”
陈舟了然,江门中微子实验确实是华国极为重要的科研项目。
也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后续。
顿了顿,王贻淓主动说道:“这次来燕京,除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事,也是想来见一见陈教授你。所以,我才找到杨教授,让他帮忙,约一下你。”
“我可是听说了,你是典型的专注型研究人员,用网上的话说,就是沉迷研究,无法自拔,我还担心杨教授,也约不出来你呢……”
听到王贻淓的话,陈舟顿时汗颜。
原来自己光辉的研究事迹,都传得这么开了?
“王教授,其实一开始我不知道是你,杨院长光跟我说,有个人想见我,却又不告诉我是谁,可害的我好一顿瞎猜。”陈舟说着,看了一旁讪笑的杨院长,“他要是跟我说是你的啊,那我肯定今天一早就跑来等着了。”
王贻淓轻声笑了笑:“那倒不用,你要是一早来啊,杨教授估计就得催我了……”
看着说笑的两人,杨院长的表情颇有些郁闷。
他心想,自己这不是为了营造期待感吗?
要不怎么会有,两人一见面,就惺惺相惜的感觉?
想是这么想,郁闷也是真有些郁闷,但杨院长嘴上却并没有多说什么。
“对了,陈教授,不知道你们研究小组的进度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