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者是找不到研究思路,单纯的耗着时间。
所以,这个时间被许多研究人员,定义为“可原谅的时间”。
但是,对于陈舟而言,他是不认可这个所谓的“可原谅的时间”的。
陈舟觉得,一项研究课题开始后,是必须保证有效研究时间的。
如果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都无法保证自己的研究效率。
那这个课题,倒不如不进行。
尤其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无法进入研究状态时。
那就更不是什么“可原谅的时间”了。
别的不说,如果你连自己所选定的事情,都无法全身心投入的话。
那你还有什么,是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的呢?
陈舟放下笔,将面前写了“难”字的草稿纸,给折好收起来。
他打算有时间的时候,给这张草稿纸,做一个相框。
然后,就放在他的书桌上。
收好草稿纸后,陈舟又重新回到了规范场理论的研究之中。
……
此时,远在欧洲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里。
这一次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奖委员会,正有些头疼的商量着,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人员名单。
即使是到了这最后一步,敲定获奖人员的名单。
他们还是头疼不已。
只因为,谁也没料到,陈舟的研究效率,居然这么高。
去年才刚刚因为胶球的研究,而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今年,就再次做出了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
光凭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奖委员会,就没有太多不颁发给陈舟的理由。
毕竟,这是高能物理领域,一次质的突破。
由此,高能物理研究领域,进入了新的物理之门。
可是,那些去年就因为陈舟的突然杀出,被挤掉的物理学家,该怎么办?
难道今年,还要人再等一年吗?
可万一,这位陈舟教授,明年要是再搞出来一个诺奖级的研究成果呢?
那这个位置的人选,是不是始终要往后拖一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恩德里·斯坦利,为了这件事,已经头疼了很长时间了。
陈舟这突然的,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使得他在最终人员的名单上,怎么也去不掉陈舟的名字。
也为了这件事,他可是把最终名单拖了又拖。
直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把名单报上去。
而陈舟的名字,恩德里·斯坦利并没有划掉,也没有敲定。
他打算让真正拍板的人,来头疼这件事。
只不过,恩德里·斯坦利没有想到的是。
这件事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面前。
准确来说,是回到了所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的面前。
因为,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陈舟是否应该在名单上,还是不应该在名单上。
他们只能通过内部会议的形式,来进行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