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砂铸法出自朱明忠之手,但是在兵器厂试验过程中,戴苍却已经根据其特点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来。
“现在所使用的混合砂是经过多次试验制成的混合砂,86%的河砂,10%的粘土以及4%的水,而这些混合砂又有着其不同,分成两种类型,其内层是用细砂,它的特点是表面质量好,铸件表面光滑,但是细砂的排气性差,所以不能全用细砂,只用内层厚约一寸,而外层则全是粗砂,尽管粗砂表面质量差、粗糙,但是其排气性好,因此将其作为外层,两种铸砂混用外粗里细,既兼顾了表面的光洁又保证了的排气性能……”
戴苍的回答让朱明忠点头说道。
“葭湄,像这样的铸炮术,我看可以编写成册,这样也好供将以后总结,比如用多少砂,砂的粗细等等……”
尽管并不赞同后世一些激进的学者有关中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科学的论点,但是朱明忠并不否认,中国古代对于技术总结往往局限于经验,而不是科学的系统性研究,就像制铳一样,众人只知制铳宜用闽铁,而无人去研究为何闽铁最为适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往往只局限性以经验作为依据,而不是寻求原因,而这正是技术无法最终演变成科学,进而无法发展成为科学门类的原因之一。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一要求,甚至更特意强调道,要尽可能使用白话,并且不能使用任何夸张之词。
“……断不能像《西法神机》中那样“铸百得一,即为国手”这种夸张的说法,列入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有事实作为依据。”
“经略所言极是,这“铸百得一,即为国手”委实太过夸张,虽说泥范铸炮废品颇多,但也不至于如此,以下官于南京铸炮所看,铸十既可得之五六,铸百得一,不过是吹嘘之词……”
因为了解经略使的脾气,知道他对像“铸百得一,即为国手”、“糜烂十里”之类的夸张言语可谓是深恶痛绝,甚至于树杰曾因于军中记录“日行千里”而被经略使下令着绕城跑了整整一天,以验证其是否能做到“日行千里”,所以戴苍等人,尽管对于不能于书中发挥个人文采,但谁都不愿触及这个逆鳞,唯恐像于树杰一般非得验证一番不可。
“除非是做诗做词,百业最忌夸张之词,无论各行各业,皆讲究数字精准。就像税赋额收一样,断不能有丝毫偏差……”
来到这个时代,与众人的接触之中,朱明忠最深恶痛绝的就是文人的夸张言语,在他看来,正是这种“文学”上的夸张,断送了中国古代科学,使得后世出现了所谓的“古代中国只有技术而无科学”的论点,原因正是因为那些古代的科学著作中几乎没有科学的数据,有的只是文人洋洋洒洒的夸张偏实的文字。
现在挽回这一切都还来得急,就像在混合砂配制,甚至就连捣砂的木锤重量,都被朱明忠要求记录下来,而不是仅仅凭着经验。
经验,对经验不断的进行总结研究,最终就会形成科学!
在范箱装满混合砂,工匠们又用木锤将混合砂捣实、刮平之后,才分开上、下砂箱,随后又分别取出上、下木制模型。在完成这一切之后,那引起工匠们又小心翼翼的用生铁铸成的型芯放入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