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是因为斩杀人数最多,被唐高宗调入长安,成为侍卫,后来又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加入了丽竞门,最后被唐高宗委以重任,保护安定公主,前往了秦岭。
“你们真的是西南第十军的人,可是...可是...你们怎么做起了最低贱的杀手...你们这是在丢第十军的脸呀...?”张虎恨铁不成钢的骂道。
叶正涛几人都微微的低下了头,倒是小五年十三突然喊道:“张都尉,我们也不想做杀手,可是我们有太多的人要养,那些都是我们兄弟的遗孀,我们不杀人,他们就全部要饿死,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呀。”
...............................
仪风三年...大唐和吐蕃在青海一战,这一战是大唐和吐蕃的第二战,亖是唐高宗倾尽精锐与吐蕃的决战...但是这一战,却是输的很是窝囊。
早在咸亨元年,大非川大败之后,唐朝青海、河陇地区防御阵线为之震动,而薛仁贵惨败后声望尽失,不足以再当抗蕃大任。
情急之下,唐高宗只能再次征召已经退休在家数月的灭韩名将刘仁轨,命其出任陇州刺史,全权主掌防备吐蕃之事。
此后在西线战局缓和之时,刘仁轨又曾领兵东征新罗,大胜而归。
而到仪风二年五月,吐蕃连年侵袭,大唐河陇边境再次告急,唐高宗迅速征调刘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以七十六岁高龄主掌防蕃边事。
然而主管边事的刘仁轨却与高宗极为宠幸的宰相李敬玄之间发生矛盾。矛盾的源头来自于李敬玄,每当刘仁轨上奏请示河陇事宜,李敬玄竟然数次压扣反对。
积怨之下,刘仁轨深知李敬玄无统兵布阵之才,为了解心头之恨,便再次以年事已高,举荐李敬玄镇守西境。
李敬玄自知其军事素养不足,执意推脱,但在唐高宗“仁轨需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的逼迫之下,无奈接替刘仁轨之职。刘仁轨与李敬玄二人一个是高宗最依赖的大将,一个是当朝宰相,然而将相之间却生芥蒂,无怪唐军悲剧再次上演。
九月,赶鸭子上架的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李敬玄统兵十八万余,深入吐谷浑故地(今青海)。
唐廷上下对此次作战极为重视,因为此战的战略目的是为了打破唐朝国际格局的困境,军事目标是彻底瓦解正逐渐迈向鼎盛的吐蕃王朝。
此次出兵十八万之众可以说是唐军最为精锐军队,而且同时又调遣工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刘审礼,百济名将黑齿常之等担任副手,可见唐廷上下重视程度。
李敬玄因有薛仁贵孤军深入等前车之鉴,便采取主力居后、步步逼近之策,先遣工部尚书刘审礼为先锋窥探敌境。
而唐军所面之敌正是曾与大非川击败薛仁贵的吐蕃百年名将论钦陵,一方是百战名将,另一方却是军事低能,两军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
论钦陵见刘审礼先锋突入,便率军前往拦击,唐蕃两军遭遇后旋即发生激战,但这支唐军先锋兵力较少,一直处于劣势待援。
而统领主力在后的李敬玄听闻吐蕃大军出现,畏敌不前,竟收兵停驻、不敢救援。刘审礼孤军势弱,不敌被俘,最终兵败身亡。
熟料听闻前锋败没的李敬玄更是担心害怕,不断不迅速出击反而收敛兵众,仓皇退军逃奔至承风岭,论钦陵见状随即领兵跟进。
退守在承风岭的李敬玄再次表现出极为业余的军事指挥能力。
也不知是否因其逃窜狼狈失去节度,还是论钦陵逼迫太紧,李敬玄竟然放弃高岭优势地理位置,转而于地势较低处挖泥沟为壕。
论钦陵见状便遣军众于岭上分营包围,保持着对唐军的地理压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