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阿迪达斯告不了,他们没有理由告,告了也赢不了,自由美利坚,还不能随便穿鞋了?”
……
圣诞节过后,休息了一天,超音速队主场迎来了掘金队的挑战。
上次打掘金队输了,这次,超音速队以103比91报复回去,击败了掘金队,拿下赛季第28场胜利。
超音速队这边,对于数据专家霍林斯的分析,也很重视。
这和张昊的分析是两种不同的角度,张昊是把技战术、比赛细节抠到了极致,而数据专家霍林斯则是从一个刷新人们对于比赛的认知的角度分析。
现阶段,球迷们看瑞安-霍林斯的分析,还只是看个热闹。
但张昊知道,有一天,‘数据流篮球’会成为NBA的主流。
尽管‘数据流篮球’并不完全正确,走这种方向的球队,就张昊知道的,还没有哪怕一直球队完成夺冠。
但肯定有可取之处,走这个篮球模式,建队会比较简单,执教也会更简单。
吸收新的篮球知识,总是没错的。
张昊虽然在‘上辈子’知道‘数据篮球理论’,又称‘魔球理论’,但也就是听个名字,连大概的了解都算不上,只知道很浅显的东西。
他很清楚,肯定不仅仅是‘扔三分、切篮下、效率第一’这么简单。
但确实不能全信‘数据为王’的理念,就像这次瑞安-霍林斯的分析,张昊和教练组研究了一下,觉得并不完全准确。
正值巅峰期的张昊、本-华莱士、卡塞尔三名球员,在一起搭档那么多年后,肯定默契无比,能在比赛中用他们能办到的最合适的方式完成配合,很高效。
但实际上其他的看‘高阶数据’没那么高效的球员,也没有数据分析中说的那么普通。
比如基里连科的防守端串联能力,虽然和本-华莱士差距巨大,但基里连科还不满22岁,且已经做得很好了。
吉诺比利的表现也无法简单的用‘高阶数据’去判断。
吉诺比利的‘高阶数据’那叫一个差,新秀年的他,‘高阶数据’基本上是场均15分钟起步出场时间的得分后卫里数一数二的差。
但实际上,吉诺比利在赛季前两个月的多场比赛中起到了扭转局势的作用。
而且这是一个不需要球队刻意培养的球员,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比赛中会打出什么样的变化。
不过,就算有那么些不对的地方,瑞安-霍林斯这次初试牛刀的长达50多页的数据分析报告,也给了张昊和超音速队教练组很多的警示。
他们再次确认了一点——他们真没有那么强。
这赛季能赢那么多比赛,不是说角色球员们一点用处都没起到,他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核心的,真的就是张昊和本-华莱士。
把这两人去掉,他们不会比灰熊队、掘金队这些天才云集的球队强到哪里去。
……
……
超音速队正式进入赛季中期,开始输球了。
困难是要经历的,挫折也是要经历的,不然哪来的进步。
进入赛季中期后,超音速队有输有赢的比赛,真的就看出来了,超音速队确实只能说是顶级强队,而不是那种胜率高达九成的历史级强队。
这时候,超音速队平均25岁的年龄,展现出了很多的特点。
太多年轻球员,没几个老将,只有3名球员年龄在30岁以上,一个35岁的都没有,心态是没有那么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