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不是人类诞生了文明,而是文明诞生了人类。
前者的思维,是一元论的,是人类可以掌控自然、改变自然,视野里只有自我的那种典型西方思维,认为人类所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所创造的东西,就是文明。
那么,人从何而来?
就不考虑了?
文明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它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天、地、人。
阴阳和合,胎孕成形,有先天元炁注入,方才为人,先天元炁源于宇宙开辟之时四散的先天之灵,是属于宇宙的灵的部分。
人秉先天之灵而生,此谓天。
宇宙混沌如鸡子,开辟而成,上清而天,下浊为地,天地万物从此有形——此为地。
《易经》有言,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道,曰柔与刚;人之道,曰仁与义。
阴阳乃形而上学的本源之物,是宇宙本源之观;刚柔乃物有所形而显,是宇宙直接之观。天道无情,故先天元炁,并无善恶之分,是以“无善无恶心之体”。
地为有形之解。
万物混成乃初始之态,有形,难持,故终究化为混沌……用科学来解释,那就是,宇宙的熵增,是自发由有序转变为无序的过程。
而熵减,则是无序转化为有序的过程。
天地开辟,先天之灵四散,有序化为无序,混沌化形,有形成世界,是无序化为有序,此阴阳之动,平衡之妙。
是以,大衍之数五十,遁一而活四九。
客观宇宙,有形之始,物质发展,星河成型,行星汇聚,生命酝酿,众生万物皆有其寿,盖有形终归于混沌。
混沌无畏演变,有形却不愿归于混沌。
所以,一切生灵都不愿意接受死亡,渴望永生,渴望保持有形,这便是“有善有恶意之动”。
抛却灵魂、元神不论。
身体本能有着各种欲望,这些欲望的目的都是——生存。
生存,是生命的自私。
它在抗拒有形之体归于混沌,抗拒无形之灵归于先天,长生的本质是生命的自私,也是——逆天而行。这里的天,是宇宙的大周期。
熵增。
阴阳之动,物极而反,平衡之妙。
那么……
天地之争,何解?
在人。
所以有胎结成形,先天元炁注入,人之初生,不仅秉承先天之灵,更是承载大地之意,天地和合为人。
身体的欲望意志、先天元炁的淡漠无情。
两者结合,才是灵魂。
灵魂兼具两者,方才能够知道善恶,所以说“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知”,本就是人诞生的任务。
致良知,本质就是去努力解决天地之争,“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则是解决天地之争的方法,以“人和”来解决“天地之争”,让宇宙在动态的平衡当中不至于重复无意义的生灭轮转,让其有了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文明。
人类所得到的,所创造的,都是这一切的具现。
人类并没有创造文明,而是文明创造了人类,人类以“人和”去解决“天地之争”的成果就是文明,而且文明需要“人和”去维持。
所以,人类就成为了文明的载体。
给那些自大自负的人一种错觉,一种人类创造了文明的错觉……人类不能创造文明,也不能毁灭文明,人类只能毁灭自己。
当“人和”彻底消失,文明也就会抛弃人类。
会有其他的星球,其他的智慧种族来尝试,或者说,本来就有很多种族在尝试,人只是其中之一,亦或者说,只有觉悟了的文明,其种族才能称之为——人。
天地人,才是文明。
天地不改,人却是常常改变……
其实,我们也可以用科学的视角来解释一下,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的客观规律,那么,世界就在那里,人类社会灭亡了,文明断了,再重新发展,同样还是研究着相同的世界,如果科技有发展起来,终究还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