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初,道亦所出。
故道名之始,同出而异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祖暅之听罢大奇,连忙发问,
“大师解释的这段经文,用的本是道经啊。”
“不错!道求亦道,佛求亦道,殊途而同归,唯名异尔。
所念无名,便无分别,既然言空,又何必在意呢?
用道典讲佛经,非自贫道而始。
若是你有机会遇见昙鸾道友,听他论经,
那道藏儒典,信口拈来,反而更让中原信众受用。
佛道正理,原本就是相通的,何必在乎是谁先提出的呢?”
庆云亦感觉这种说法有些不妥,便问道,
“那修道与修佛,又有什么不同呢?”
“刚才贫道已经说过,不同在名,在相。
拜的神佛不同,颂的经文不同,讲的规矩不同,
守的礼仪不同,拜的师父不同,入的寺观不同,
去掉这些所有的相,我们追求的道心都是清净,祥和,慈悲,美好,如是而已。”
殷色可一直皱着眉头,这时候终于忍不住啦,
“小女子听闻我朝佛道之争甚重,太武灭佛,文成逐道,既是一般,那还争什么呢?”
“其异在相,所争自然也在相。
名声,地位,财富,国师称号,对于修行而言都是外物,
但对于传教,弘法,接济信众,建立寺院,却又是无法跳开红尘俗务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修行与弘法所需相互矛盾,
那么究竟是清修渡一人重要,还是沽名渡万人重要,
至今百家相争,从无定论。”
一直没有发话的刘赢忽然开口了。
他一开口,问题就像剑一样锐利,着实是毫不避讳啊,
“我常听说老子西出函谷而化佛陀,此论真伪,大师可甄否?”
此话一出口其余四人均觉不妥。
在佛家面前提这个问题,那不是打脸吗?
没想到眼前这位大师倒是一点没生气,反而笑吟吟地道,
“这种说法若论究竟倒也并非空穴来风。
老子骑牛出函谷,一气化三清。
神牛曰蜚,蜚驮三主神降世传说起于婆罗门。
如今湿婆第一化身的坐骑便是蜚牛。
天竺诸国敬牛如神,不食其肉,以‘蜚驮’追名上古荒史,其俗因之。
婆罗门神佛如恒河沙数,佛陀仅是其一,但最得妙谛。
上古传承,诸教派间相互影响颇多,其间差别便如之前所言,尽在一个相字。
谁的主神教典是正,这样的辩驳毫无意义。
道教太上出自昆仑上天,西域圣火教出自枷锁胡天,本是两种毫不相干的信仰。
但是圣火教主咱(音za)陆压示德(Zarathustra,一译琐罗亚斯德,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均一人也)亦被道家引为陆压真君镇西昆仑诸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