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望着炉鼎里逐渐熔化的颇黎浆,暅之备好的一盆清水,还有那个底部开孔的铅釜,他是在猜不出暅之打算做些什么。
“五弟,该你帮忙了。”
“啊?做什么?”
“你用手指堵住铅釜的孔,把它半浸在水中。
等我喊号,数到三的时候,立即将手指撤走。”
“好嘞!”
“三,二,一!”
随着暅之的报数,庆云迅速抽开了手指。
由于釜底的孔不大,水流略微粘滞了一下,还没等涌进釜内,暅之已经将颇黎浆浇了进来。
颇黎钻入釜底的孔洞,瞬间凝注,堵住了小孔,
剩下的颇黎浆在铅釜内堆积,因为铅釜的另一面是水,注入的颇黎在铅壁上迅速的凝结。
暅之望着釜上的一圈刻度线,等到颇黎浆正好溢到刻度线上的时候,便收了手。
此时再看铅釜的底部,一块碗口大的颇黎块已经结成了。
庆云正要伸手去碰,却被暅之栏住,
“不要碰这边,一碰就碎。”
庆云想起了菩提泪脆弱的尾巴,便住了手,静静的望着暅之。
暅之先溶了些热蜡,在颇黎表面又封了一层,
再举起铅釜,用小指自那个孔洞内将整块颇黎捅了出来,
然后小心地将它捧在手里,仔细地用皮毛、绸布裹住了易碎的平面,
取出预先准备好的铜制底座,左右扣紧。
那底座明显是根据铅釜刻度线的大小预制的,和这块颇黎严丝合缝。
釜底形成的弧面完全露出,而脆弱的背面则被一块铜板完全的保护起来。
暅之手脚利索地又给铜框穿好了皮带,然后将那块颇黎斜跨在左胸前,得意的问庆云,
“如何?”
庆云伸手指着暅之,张大了嘴说不出话。
暅之低头看了看,并未发觉有何不妥,还一本正经的解释着,
“哦,这个啊,就是釜底那个小孔留下的凝结水口。
你别小看它,这不但是颇黎凝结后唯一可以吃力的顶出点,
也是整个,嗯,这块弥勒明光镜内部收缩力最大,强度最高的地方,
寻常刀剑,万难损他分毫。
怎样,弥勒明光镜,我起的这个名字,不错吧?”
难道科学宅在其他方面的反射弧永远是这么长吗?
当然,这句话是对庆云此刻脑袋里那一团密密麻麻的黑线所做的白话文解读。
此刻的暅之,完全沉浸在新发明现世时那种陶醉状态里,
他抓住庆云的手,扣在那面弥勒明光镜上,急促的唤道,
“来,你摸摸,是不是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