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崔二爷可是条汉子,说到做到。”半大小子自己在乎着自己的脸面,自己下着自己的台阶,然后转头又坐在地板上了。
黑名单不得片刻就读完了,小书生有些害怕,害怕这半大小子真要去杀人,刚读完就说道“梅花烙,今日的梅花烙,我一并读了。”
“你读,梅花烙可不能不听,你读完我再去拿刀。”
小书生心里一松,连忙读起了梅花烙的故事。
梅花烙的故事倒是比较长,却也有读完的时候,小书生不免心里又有些紧张了,低头看了看就在面前地板上坐着的那个要杀人的小子,又道“这里还有一封抵制不良商家的倡议书,要不要一并听完”
“什么书做什么的”
“倡议书,就是让大家都抵制那些不缴税的不良商家,不要去他们的店里花钱,把钱花在缴税商家的店面里,这就是为国为民,忠肝义胆,报效朝廷,报效官家”小书生耐心解释着。
其实这两人年纪相仿,都是十四五岁的模样,只是一个的书生,坐在椅子上读报,一个大字认不得几个,已经开始帮着家里做些跑腿奔忙的活计了。再过几年,待得这半大小子长成汉子了,也等得这小子身边的这些发小兄弟把身板长起来了,兴许他就是这崔二爷的接班人,也会成为街面上的头脸人物。
“好,这个要听,所有人都要听,要说给汴梁城所有的人知晓,不能去那些卖国贼的店面里使钱。”半大小子接了一语。
“嗯,这是秋兰先生写的倡议书,秋兰先生就是写梅花烙故事的作者。”小书生似乎专门给那同龄的茂哥儿在解释。
半大小子茂哥儿闻言,立马肃然起敬“哦,是这个秋兰先生啊你快快读,我便是最喜欢这梅花烙的故事了。”
小书生终于算是安心了,开始读着内容。
倡议书读完,今日这报纸就算彻底读完了。
门楼高家店里的人们,自然也就议论而起,有人问旁边的人“你可记得那黑名单里都写了哪些商户吗”
“差不多记得。”
“那你得给我再说一遍,我记性不好,怕走错了门,这回好教他们知晓了,没良心就没有好下场。”
“嗯,好教他们亏得个倾家荡产才好呢”
这报纸读完了,故事也听完了,手中的瓜子也磕得差不多了,顺路的便结伴往回走,大多就是附近的人,结个伴走上百十步路,也是邻里的乐趣。
茂哥儿似乎又把刚才的事情想起来了,站起身来,当着许多人的面,开口喊道“走,随我去拿刀”
茂哥儿走前面,一众小子走后面,皆是龙行虎步,还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那个说家中有长刀的小子,鬼鬼祟祟回家去找刀,众人就在巷口转角处等着。
等得许久,那小子哭丧着脸到得巷口,说道“茂哥儿,我爹把差刀带去上值了,没没留在家中。”
茂哥儿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厮,紧要关头,都赖了你”
“茂哥儿,咱没刀,还去吗”
茂哥儿把拳头一挥“去,没刀杀不了人,也要出一口恶气,捡石头,捡大的,用衣裳包好,咱们去砸他娘的,砸的窗,砸他的瓦”
“走,砸他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