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奇开口发问“狄相公,近来练兵之事如何了”
“抽调两路,四十余个州府,共得青壮禁军两万五千余人。厢军也抽到了六千余,皆作后勤之用。”狄青这也算是汇报工作了。
甘奇挠了挠头,这大宋朝的军队,主要就在两个方向,一边西夏,一边辽国。其他州府几乎就不谈了,比如泉州那种地方,禁厢一共都不到五百人。连最南边邕州打仗的地方都只有几千人马,控制几十个羁縻州府火峒。
北宋禁军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八十万人,如今虽然还没有到达这个人数,但也超过六七十万人。
其中十几万在京畿,西北有二三十万,河北两路加在太原府有二三十万。
但是河北两路,竟然只能抽调出两万五千人的青壮。这个数目让甘奇大失所望,这是什么比例就是十个禁军之中,才能抽调出一个青壮。
这个比例有些吓人,虽然这不一定是确切的比例,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导致狄青只抽调来到了这么多人。
但是面前的事情,就是甘奇只能有两万五千人能用。打下燕云,就得靠这点人了。
“操练得如何了”甘奇接着问道。
狄青答道“操练之事,只要粮饷不缺,再加上带了千余西军过来,倒也不算难事。难就难在军备之上,这一点老夫实在无可奈何。”
这句话说道点子上了,真要说操练军队,对于狄青来说,不算难事,他这一辈子就干这个的,不仅操练,甚至狄青还极其擅长做军队思想建设。比如他自己戴着铜面具亲自上阵冲杀,这也是一种军队思想建设。
但是操练终究是操练,军备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有没有好的武器,有没有好的铠甲,有没有好的弓弩
甚至好的军备,也能给军队带来很大的信心与信念。
“军备之事,狄相公暂时不用担心,泉州的船过几日就靠岸了,至少两万多人的兵器会焕然一新,至于甲胄,还在加急赶工,开春应当也会先送来一批。还有弓弩,这些东西得狄相公想想办法,在本地招揽一些好的匠人赶制一下,钱不是问题。而且狄相公还要让这些人的伙食变得更好一些,还要给他们加一部分的饷钱,这些钱都从我这里出。”
甘奇终究是要用自己的钱来养军队了,这么做会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甘奇一己之力,总有穷尽之时,用一己之力养国家军队,这个负担实在太大了。
但是这么做,也会带来好处。比如收买人心
这个时代的军汉,说不了多少家国大义,只能抬头看自己的上官。甘奇会是他们的上官,以后他们可能也会打上甘奇的烙印,会对甘奇效忠。
但,这是好处,也有可能以后会变成问题。不过甘奇是个文人,正儿八经的圣人之地,正儿八经的名士大儒,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不会太过严重。至少不会像狄青那么严重。
不过甘奇自己倒是想得开的,他甚至把军汉待遇与军备上花出去的钱当做一种投资来做,投资理财,也是能赚钱的。
比如,真的把燕云十六州攻下来了。那这利益就太大了,如今辽国的贵族大多都住在燕云十六州,甚至辽国的皇帝一年大半的时间都不在关外,而是在燕云。这些辽国贵族的财产之多,不用去计算。只要燕云攻下,这里面能赚多少钱,那就看甘奇自己的运作了。
所以甘奇舍得投入,有付出有回报,甚至甘奇不遗余力,哪怕花光自己最后一分钱,他也要把这支只有两万五千人的军队打造出来。
氪金,就会变强,亘古不变的道理。再加上是给狄青氪金,那就是强上加强。
甘奇一个字,舍得。
狄青却不那么舍得,说道“甘经略,你如此拿私财来贴补军费,怕也是杯盏车薪啊”
狄青,不了解甘奇到底多有钱。也不知道甘奇从汴梁出来的时候,到底找多少人借过钱。
甘奇大手一挥“狄相公不必多言,只管花,花光了,卖田卖宅,也要把军队操练好。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河朔更是出英雄的地方。这些河朔青壮,燕赵之民,定然不能教我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