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猛虎 > 第四百六十章 就他妈这场戏最难演

第四百六十章 就他妈这场戏最难演(3 / 4)

当然在汴梁城里喊打喊杀的人不少,只是这汴梁人真愿意上战场去打去杀的人,可能就找不出几个人来了。

不过,年轻的读书人,总有一些是真的满怀一腔热血的,竟然还真有一些士子到处拉人结伴,要到河北去支持甘先生,就如昔日随着甘先生出征邕州一样。

要说这大宋朝的儒家,其实还真有许多教育得极好,就如南宋灭亡之时,崖山殉国跳海的文人成千上万,军民一起,跳海殉国之人十万之多,那场面,当真感天动地。

也如文天祥,终究还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了。

s所以后来的日本人,为了打击国人抗日之心,还特意编出来一系列的理论,最著名的莫过于崖山之后无中国。说中国的历史传承,在崖山之后就断绝了,中国有脊梁的人,都在南宋崖山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之后死绝了。

在日本崛起开始对中国起野心的那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的论述文章以及书籍,特别是关于华夏的传承以及华夏被外族统治的历史,日本人最喜欢研究,出的论述也是最多的,比如还有五胡乱华,那段时期的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喜欢研究这几段历史。

其中原因,就是为了打击国人的抗日之心,加强华人对日本人统治的认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需要加强自己在崛起之后的文化自信,观点集合在一起,就是在说中国人早已不是以前的中国人了,早已成了劣等人,需要得到中华文化正统传承的日本人来拯救。

在那段时期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日本人中,以所谓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为有代表性,终其一生兢兢业业,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可谓是“著作”等身。这些理论在清末民国时期在中国流传甚广,特别是敌占区的一些汉奸文人特别喜欢这种论调,也忽悠了一大帮中国的文人,比如著名的汉奸汪精卫的曲线救国,汪精卫身边还有一大批亲日文人,他们是真的相信这些论调的。只是没有想到百十年后的现代社会,这种论调依旧还能甚嚣尘上,拥趸无数,着实有些可悲。

言归正传。

东京汴梁的朝堂之上,皇帝赵曙还是有点吓到了,看着国书,问着满朝文武“辽军当真有七十万”

一人当过百万兵的富弼,此时老神在在,倒是显出了老臣的沉稳,慢慢答道“陛下,辽人不过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最多不过十几万人。”

赵曙闻言大气一松,说道“那就好,河北两路,有近三十万禁厢军,倒也不怕他。”

富弼又道“此事既然因甘道坚而起,这出使斡旋之事,当也由甘道坚去,想来也是不在话下的。”

富弼自然是没安好心。这种求和的事情之难,富弼是有亲身体会的。甘奇惹事,甘奇赔上身家去解决,回来还得让甘奇落一个惹是生非陷国家于危难的罪名。谁叫甘奇当初在朝堂上大包大揽,该他吃些苦头。

皇帝赵曙倒是对甘奇信心非常,答道“此事甘卿去河北之前,朕就有安排,使节本就是他,他自会解决此事。”

富弼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

曾公亮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脑中不断乱想,甚至都猜过甘奇是不是想与辽国开战,但是这个念头转瞬即逝,没有理由,站不住脚。

曾公亮出言说道“陛下,当派个人再到雄州去传达陛下圣谕,让甘经略心中有个底气。”

“对,派人去告诉甘卿,割地不行,再加岁币也不行,定然不可辱了大宋脸面。”赵曙倒是有些骨气,反正国格不能丢。

富弼却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这命令,岂不就是让甘奇自己私下里花钱解决富弼脸上笑意更甚。

不过,其实赵曙并没有这个意思,他就是想强硬一把,因为他知道辽国要生内乱,甘奇是有谈判筹码的。这内乱本就是甘奇制造出来的,所以赵曙对甘奇真的有信心。

心中一直有疑惑未解的曾公亮,此时说道“陛下,那就派臣之犬子孝宽去传旨意吧”

“允了。”这事赵曙倒是无所谓。

曾公亮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儿子去传这道旨意因为他知道事情一定有问题,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他真的想弄清楚甘奇到底要干什么,回家他还得好好嘱咐曾孝宽一番。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