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五代河山风月 > 304、火急火燎

304、火急火燎(4 / 4)

赵匡胤篡位后仍对郭荣遗孀叫太后,叫太后的父亲还是叫国丈;叫前朝驸马张永德依旧叫驸马;叫他的一些爱将之类的还是老样子,基本都是爱怎么称呼怎么称呼。

批示奏疏的时候也会脏话连篇,连登基大典,设宗庙社稷,祭拜天地的大事都是抓紧时间草草搞定了事。

文武百官也没人觉得不妥,天下也没人说什么。只有窦仪有次批评赵匡胤,别见大臣的时候老是随随便便的,衣衫不整,身为皇帝,少说穿戴整齐点。

这个时代,乃至之前的汉、唐,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明、清及其之后闹出来的那些森严风气,以及各种瞎讲究,社会风气也比较随性,开放。

像赵匡胤和李世民等开国皇帝都差不多,至于刘邦就更不用说了,他简直是一朵奇葩。

要说不循规蹈矩,刘邦干出来那些目无岗纪,不守规矩的事都能写本书,而且绝对是让人忍俊不禁的书。

这种开放的风气,从汉朝就已经定下,之后一直延续发展。

很多人只知道汉朝打仗很多,打仗很猛,但不知道跟随卫、霍建功立业封侯的人好几个都是匈奴人,率先进军西域的先锋将领也是匈奴人,甚至汉武的托孤大臣中有一个也是匈奴人,他当初是被霍去病俘虏的。

再比如赵破奴率七百骑兵出玉门关攻破车迟,楼兰,围困中亚两个国家;还有那场“虽远必诛”,在今咸海附近杀了郅支单于的大战等,这些大战中远征的汉军其实数量不多,大头是西域各国派出“协从军”。

汉朝继承秦朝很多东西,其中广博开发,吸纳天下人才这点也是。

所有人不会因为出身而区别对待,也不会抱着自己的东西不放,兼容并包,对外族杀归杀,打归打,也一直秉持开放态度,只要有本事,不看出身,不看是哪里人,有功就赏。

这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果统观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无论是汉人自己,还是外族,用“汉”为国号的国家,割据政权等,多到离谱。

以致历史上都写不过来,只能给他加别名来区别。

如西汉、东汉、季汉、南汉、北汉、后汉、玄汉、盆汉、成汉、汉(赵)、刑汉、侯汉、朱汉、王汉、郝汉、陈汉.......

乃至现在,北面的辽国很多人一厢情愿的说他们是继承大唐,可他们自己是不承认的,他们的皇帝直接就说过,想做汉高祖。

某种程度上,辽国算是成功了一些,因为自汉朝立下规矩后,之后无论是魏晋北朝,还是隋、唐,乃至到如今五代十国,众多无论哪里来的人,多数都想着要做汉高祖,一旦立国也遵循汉人的规矩,以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古国名为国号,这样无论怎么变,都以示同源。

但辽国打破这千年来的规矩,并且没有受到惩罚,于是规矩就变了。

之后在辽国治下女真人,蒙古人等纷纷立国,他们立国就不再如当初他们的祖先那样,依旧循序汉朝的规矩,而是跟着辽国。

金国的金,就是仿效辽国,辽国以镔铁为国号,女真人就以黄金的金为国号,而蒙古人起初的蒙兀王也是辽国封的。

等到蒙古人彻底用武力吞没所有南面的山河之后,通行千年的规矩彻底被打破,由汉朝留下的规矩变成了辽国为开端的规矩,也标志着农耕民族在在政治,文化,军事上占据千年的主导地位丢失。

这点来说辽国确实差点成为他们梦想的汉高祖,制定新的规则,可惜他们始终没法往南,没把自己那套推行出去,最后还是靠蒙古人。

短短两天,从立宗庙社稷,到登基大典,史从云快马加鞭,草草走了一遍,等第三天,朝议已经正常开始,庞大的国家机器再次运转起来。

而此时,史从云篡位,改国号为秦的消息,差不多也已经陆陆续续到了天下各处........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