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确实有人在发短信和打电话给家里人,询问意见,都是把各种补贴说出来了,但一个人只有一个邀请名额,这种气氛最容易让人产生冲动消费观和买到就是赚到的感觉。
整个场馆都是吵杂声,一小时后,陈实又拿到了二千份投资合同,这里有村民自己追加投资留一户名额的,或者一个名额的,有帮老丈人家买的,还有帮亲戚朋友先垫资买得名额。
这类手法,很多企业会用,比如搞个内购会,告诉员工多么的划算,只有员工可以买到这个价格,赶紧通知家里人,帮家里人买点,这基本是卖给员工一批滞销品,或者让员工帮忙清库存,有的确实便宜,但有的还要让员工必须买一定数量,变相等于完成任务了。
这类手法基本都会在年会时候搞,年底了回笼一部分资金,但只要这样做,不真正给员工谋真正的优惠待遇的,基本很快会日落孙山,因为这样玩,给员工释放的一个信号就是公司没钱了。
大部分上班为的什么?赚钱啊,你没钱我跟你干什么,很快就会出现离职潮。
陈实就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换了个法子,我给你们好处,不要钱,你们现在投资的钱还是你们的还能分红,但我只能给少数人名额。
这些村民基本都从陈实之前的带领下赚到了,应该说不少都大赚特赚了,一百万一户名额,最终不是人人都买了,但有钱的那批人,用其他买不起的村民名头买了好几个,给人家个几千元好处费。
陈实算了下,最低的人投资了二十五万,这是全部身价了,最高的一位这几年是真赚到了,投资了近二千万。
平均下来,每人大约投资了五十六万,陈实知道,现在大家的钱基本都在这个资金池了。
这些不是重点,重点陈实要用他们的地,而且是免费用,用他们的钱盖房子建厂房买设备,还有修路,这些钱绝对够了,而且这些工厂建成后,全部由陈实负责管理,分红都是他们的。
他们后期一定会有人想要公开透明的账目,所以陈实决定先和自己成立的快递公司签一份二十年合作合同,然后是一些之前收购的原料厂啥的,在和新建的厂签订合作合同。
就是左口袋出右口袋进,当然,陈实还是想要带着大家发家致富的,只不过这么多人,这么多投资人,你要不统一思想和战略,是没法进行下去的,这里最直接的一点就是给他们好的待遇,有足够保障的收入。
后期在出几个品牌给他们代理,让他们车里和陈实成为无可分割的利益链上的一员。
这里还要拉人进来,所以陈实才故意让他们拉人进来投资,一个利益群体达到一定数量了,那就是一股无形的势力。
比如某村老一代村长去世了,村长还是前任村长的孩子继承这个位置,因为其他人没这个能力和资质去继承,只有他们家可以。
这里存在一个点,不是你想让谁当村长就可以了,要村里人同意,一旦这个村的经济达到一个天文数字,其实已经很难随意换村长了,最怕的就是这群富有的村民,也没啥黑点,然后集体撤资去国外了。
陈实最终获得了三石多亿多的资金池,而他自己说好投资一百亿,那就看他手上还有多少闲置资金了,先拿着这三十多亿造,这些钱真的是村民们帮他保管了,四年来帮他保管了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