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与火绳枪一般无异,约莫六十步到一百步,不过距离约远准头就越差,杀伤性也会变低。”宋应星如实道。
明朝时的一步约莫一米五左右,六十步也就是约莫一百米,之所以有效射程的估算出入大,大概是因为火药的填充量。
这时的火药还不是定装,装填火药的多少除了事先称重外,全靠士兵的经验。
“不错!先生大才!当赏!”崇祯皇帝兴冲冲的道。
不论如何,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在火器上取得的重大进步。
“能为陛下分担些忧愁,微臣已经知足,更何况遂发火铳也不是微臣一人之力研制,若非有毕大人提供红夷火铳的图纸,或许微臣还需更长的时间琢磨。”宋应星充工部尚书毕懋康拱了拱手道。
二人先前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彼此却神交已久,毕懋康能入京任工部尚书,多亏是宋应星的举荐。
再加上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以毕懋康处理衙门琐事之余,经常去宋应星府上喝茶讨论火器,彼此已因为知己。
“哦?不知毕爱卿的《军器图说》写的如何了?”崇祯皇帝瞅了一眼毕懋康轻笑道。
毕懋康闻言虎躯一震。
“启……启禀陛下,《军器图说》已完稿过半。”
毕懋康的言辞都有些结巴,实在吓了一跳,他撰写《军器图说》向来是在家里自己琢磨,就是朝中官员也都不知。
不过毕懋康说完却转头瞅了一眼宋应星,似乎是在询问是不是老宋告的秘,因为这事儿他只对宋应星说过。
宋应星闻言轻轻的摇了摇头,他的《天工开物》也是还没刊印便被崇祯皇帝知晓,当时他也很是吃惊。
“不错不错,大明有二位在,何愁强军不成!两位爱卿各赐蟒服一件,珠宝一箱!”崇祯皇帝对一旁的王承恩道。
宋应星和毕懋康闻言赶紧下跪谢恩,一旁的温体仁几人皆是有些羡慕,同时觉得赏赐有些过甚。
洪承畴倒是没觉得,他在陕西领过兵,有了这不怕风雨的遂发火铳,战争时起码能多出几分胜算。
崇祯皇帝倒是没觉得,首先是他的内帑里现在放满了锦衣卫抄家所得的珠宝,军队有了遂发火铳,倘若能少战死些士兵,就是莫大的功劳。
崇祯皇帝觉得不过瘾,又让宋应星装弹玩了几枪,这才对在场的众人道。
“诸位爱卿记住了,火器当是大明的国之重器,但火器的研制任重道远,而遂发枪只是个开始。
毕爱卿,这遂发火铳先着工部试制量产,但切记,制作工艺要严格保密,所选匠人也都要通过遴选,有谁胆敢泄露于外人者,朕立斩无赦。”
此时世界各国在科研技术上的把关都不严格,甚至有不少西方人借着传教的名义,靠着对西方火器的了解在大明传教。
而大明人也从不在各种技术上藏着掖着,大明的铜铁铸炮技术就是由此传至西方的,虽然遂发枪在西方也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但崇祯皇帝还是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
毕懋康当然知道崇祯皇帝担心的是什么,虽然不太认同,但也不敢忤逆。
“这遂发火铳虽然比火绳枪好些,但威力却是不足,宋爱卿,朕接下来还有一个创意需要你去试验!”
提醒完了毕懋康,崇祯皇帝又对宋应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