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尽管疑惑,脚下行程却不能慢,就此转回扬州。来的时候喝道开路,回去的时候轻车简从,速度快了一倍都不止。
回到扬州,柳轻侯先就接到一封两天前到的信。信是裴耀卿写来的,看完信也就解了之前的疑惑。
自己终究还是看轻了年前送往长安那封奏章的份量。周忠弊案事涉扬州官仓以及含嘉仓,而这两个粮仓都是天下有数的大粮仓,兼且此案中还涉及漕船“飘没”黑幕,而漕运更是宫城与皇城敏感之事,所以那封奏章一到京即刻引发轩然大波。
甚至,那封奏章一并将扬州刺史的请罪章奏都带火了,原本这份奏章因年节的缘故是被积压在政事堂的。
上元节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上,至尊天子直接将本章扔到了政事堂三位首辅相公面前,直叱宰辅失职,国蠹遂生,欲使朕再为逐粮天子耶?
政事堂三位宰辅当殿请罪,却未能得到天子抚慰,甚至就在大朝会上揭出了朝野咸知的李元紘与杜暹不和之事,生生使李元紘与杜暹由请罪变为请辞。
天子并未答应他们的请辞,不过却在此事后拂袖而去,使得大朝会无疾而终,却也掀起了开元十七年的第一场大风波。
大朝会后仅仅一日,弹章蜂起,有弹劾司农寺的,有弹劾太府寺的,甚至还有不少直接弹劾政事堂的,数量众多的弹章被送往宫中后尽皆留中不发,倒是自己那份奏章被批转政事堂,御令遍传皇城各衙门。
皇城各衙门堂官们看到奏章中关于盘查天下粮仓并检讨当下监管制度的建言后,方才明白皇帝陛下此时的心意,或者说是关注点并不在追究责任,而是要解决问题,这件案子,这封奏章引发了皇帝跟自己一样的疑虑。
天下粮仓到底有没有问题,有多少问题?户部和太府寺记载在账簿上的那些数字到底可不可靠?
于是,风向再度大变,潮流变成了支持朝廷彻查天下粮仓的风向。不过这一回支持者们倒是少了些攻讦算计,多了几分诚心正意。毕竟大家每月领的俸禄都是粮食,粮食问题实乃国家之根本大政,也是皇城各衙门行政的基础。
再则,不仅是皇帝,皇城官吏们对于往洛阳逐粮也是早就苦之久矣,关中,尤其是长安的粮食安全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庙堂之上共识迅速达成。凝聚共识之后,紧随其后的问题就是谁来主持这项大政,由是纷争再起。有举荐坐镇朔方军的宰相萧嵩的,有举荐宇文融的,有举荐张说的,也有举荐宋璟的,总之朝中当前最排的上名头的都被人举荐了个遍,然则,内宫之中却迟迟没有动静。
这就是自己那一封奏章引发的轩然大波,亦是被政事堂急召回京的背景所在。
信的最后,裴耀卿提醒回京的路上要好生思量思量举荐人选,此番回京必会有天子召见,如果届时人选仍然未定,则陛见之时必定会被问到。
柳轻侯拿着信反复看了许久,也看出了裴耀卿没说的意思,他当然希望自己举荐宋璟,但问题是宋璟没戏啊。
那自己该举荐谁?
一个个名字在脑海中闪过,却始终或者说是很难有个定论。最终柳轻侯将之暂且放到一边去看行程的准备情况。结果万事俱备时却发现柳寒光不在,而且他也没跟乌七或是车太贤留言是去了哪里。
柳轻侯真恨不得现在手上有个手机,还是带定位功能的!看看天色,“今天先不走了,明天一早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