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侍郎的位置很重要,宇文融既已入相,那接替的是谁?”
朱大可哈哈一笑,“这个美官落在令师裴京兆头上了,而裴京兆,不,应该是裴侍郎的老师宋相则出任尚书省右丞,正好压在源乾曜头上。不过据说这两个任命都是宇文融举荐的”
事关裴耀卿与宋璟,柳轻侯坐不住了,从椅子上起身绕室徘徊琢磨这两个人事变动的用意。刚转了不到两圈脸上已露出笑容。
李三儿心动了,这是在为漕运改革预做人事调整了。
户部无尚书,此前宇文融长期为户部侍郎,他就是在这个位子上主导的籍田括户大政,如今裴耀卿接任这个官职岂是偶然?
而宋璟为尚书省右丞则表现的更为明显。尚书省掌六部,在三省中的分工管的就是执行,如今尚书省中尚书令与左右仆射皆虚置,实际权力最大的就是尚书右丞。
此前宇文融主导籍田括户时,因首辅张说掣肘推进的很艰难,最后甚至不得不另搞出一套班子。李三儿必定是从之前吸取了教训,此次漕运改革裴耀卿主导在前冲锋,其师坐镇尚书省做后方保障,师生同心其利断金,这安排绝妙。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宋璟终究未能入相,否则以他的资序和威望,进了政事堂必定就是首辅,哪儿还有萧嵩什么事儿?
柳轻侯摇头笑笑,贪心不足了!李三儿真要能这么干的话那他也就不是李三儿了。
裴耀卿之后此次人事大变动中最值得关心的也就一人而已了,“张博物可有动静?”
“有啊。张九龄召还入京为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柳轻侯听完毫无意外,李三儿的平衡术嘛。秘书监监正是贺知章,前集贤院副知院事则是徐坚徐元固,两人都是文学派大将,两个地方也都是文学派的老窝,两人的年纪也都比张九龄大。
如果说宋璟的安排是给裴耀卿保驾护航,那张九龄的安排就是让贺知章与徐坚给他保驾护航,张九龄接替张说成为新的文学派领袖已是势无可挡。
宇文融刚入相,张九龄就回来给予这种官职安排,意图明显的很哪!只不过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朝中除了吏干与文学之外,裴耀卿与宋璟的结合事实上已另成了一个中立派,三方相互牵制相互竞争从而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
裴师由济州而宣州、冀州、直至京兆尹,今天总算是修成正果入为朝廷重臣了,并且俨然已成一方势力领袖,不容易啊。或许李三儿刻意扶持中立派也是裴师入为户部侍郎的重要原因?毕竟此前只有两派时朝中委实是斗的太厉害了。
柳轻侯一念至此,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如果李三儿这个心思没揣摩错的话,那自己怕是很快也要动动了,毕竟自己算得上裴师的得意门生,而裴师此前又是久在地方任职……
由此再想到今天的赐婚,这一场大朝会真是越想越有嚼头,越想越意味深长。但今天的人事调整中似乎还少了个人,“李林甫可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