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他是以为有人拿了下游供货厂家的好处,或者干脆讲,就是范立国拿了好处,因为进货的时候也需要抽查,这是范立国的工作。
所以先调查了一番。
结果调查出来的结果,让梁一飞很不好处理。
范立国还真没拿好处。
梁一飞有些争分夺秒,一向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解决,先发展,再发现问题,再解决。
飞科厂也是如此,这批电池,是飞科厂在建立的时候就买的,由于一切进展都很快,飞科发展的太迅速,在最初,进货检验这道关卡基本沿用老厂的方法,形同虚设。
等到这一批不合格的电池进入生产线,产品出来之后,范立国才察觉到电池不合格。
他是老工程师,从最艰难的时代走过来的,思想也有些陈旧,骨子里就种‘勤俭节约’的‘美德’,觉得这批机器投入到市场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那如果报了不合格,那这五千台机器都要回炉重造,而当初进货的时候并没有发现电池问题,根本无法追究上游厂家,这笔损失,只能飞科来承担。
在他的概念中,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要给单位添麻烦’,所以就大笔一挥,批了个合格。
梁一飞难处理就难在这里,范立国没坏心,相反,还是为了集体着想,整件事的起因,也不是范立国造成的,而是自己推进的太快,很多规章制度没有来得及跟得上。
再朝深一点说,是这一代人的理念没跟上,不是某个人的错误。
可是,错误毕竟是错误,如果都像范立国这样,这里糊弄一点儿,那里得过且过一点儿,目前小灵通是不会有大问题的,因为工艺并不复杂,可是时间久了养成这样的恶习,将来怎么办?
杰出的产品,除了有杰出的理念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否则,哪怕理念再好,指导思想再先进,这里差一点,那里糊弄一点,最后出来的,只能是个垃圾货色,充其量是二流货色。
当初梁一飞给厂家出点子,最后都要补充一句‘点子再好,执行不到位,都是扯淡;反过来,点子不咋滴,但执行的好,至少能得到中等以上的结果。’
这个事谁对谁错,已经不需要再讲什么了,范立国的错误,性质也是很恶劣的,可是梁一飞却的确很为难。
尤其是和范立国聊过一次之后,他发现这个老工程师是个很老实本分的人,也的确是一心为了厂子好。
一时之间,就更有些狠不下心来了。
这种错误,如果要处理,绝对不是简单的批评检讨就行的。
和袁欣然一块吃饭的时候,聊到了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