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老百姓急躁,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展起来,追上世界水平,也为个人赢得财富,虽然并不是什么好心态,但从大环境上来讲,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穷了这么多年,苦了这么多年,落后了这么多年,即便是建国之后,实际上也被发达国家蔑视了这么多年,加上近百年来,近代史屡屡被列强欺负,中国从上到下,有憋着一股劲,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冲天而起。
理解归理解,可是落在实践之中,这股劲在很多情况下,使得不是地方,用歪了。
中国人聪明,但是这种聪明,很多时候体现在小聪明上,不愿意踏踏实实的投入,沉下心来研发,而是走小路、抄捷径,看起来数据是上去了,可是底子并没有强多少。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之一,也是企业不断提升自我深度和水准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有一些企业,号称所谓的高科技、研发,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这一次潘觉来开炮了,举了几个例子。
从96年开始,国内流行一股高科技风,众多所谓的高科技企业纷纷崛起,但是这些企业,大多都在做一件事:买国外的零配件组装,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
这在最初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从抄袭到原创,本就是一个过程,但是从这些企业的年报里可以看到,研发经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最擅长的,是不停的推出各种各样和产品本身性能并没有关系的噱头。
甚至有高科技企业领导直言,做企业,就应该贷款、收购、兼并、上市、出售,这样滚雪球,比做企业本身更赚钱。
而这么宣传的那家企业,俨然是中关村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一家所谓IT企业。
大前研一也举了几个例子。
他是日本人,而日本和中国的合作,在家电领域最多。
96年,中国国产冰箱的龙头科龙集团创始人曾经讲过,‘如果在我们有生之年不能制造出一台百分之百的国产冰箱,我们这代人愧对后人’。
90年代开始,大批国产冰箱、彩电等家电企业纷纷冒头,涌现出诸如海尔、长虹等等一系列知名的民族品牌,花了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生产线和技术,这些企业也纷纷在发达国家建立了‘前沿技术中心’。
事实呢,大前研一去实地调查过,讲得好听点,叫做绝大多数,讲的比较符合事实,是他所见到的全部所谓的‘海外中心’,全部是用来炒作的题材,不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大多数甚至都压根没有买地租地,更不要提破土动工了。
有几家倒是干脆,直接给国外的一些实验室捐了点钱,然后在实验室的牌子上,加上某企业的名字。
最搞笑的一家,明明是做电视机的,却给一家大学的生化实验室捐钱,原因倒也简单,这家大学的生化实验室再没有资金注入,就要撑不下去被取消了,而这家实验室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有两个词听起来和电视有关:清晰、色彩……
这是一家眼科实验室。
还有目前中国已经号称有着世界最大生产量,最先进生产技术的洗衣机、电视行业。
这些行业所谓的研发、创新又是什么样子呢?
某行业领头羊企业,得到了一个金钱无法买到的‘重要市场信息’,某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结果地瓜泥巴太多,水排不出去,于是集中科研力量,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终于研发出了新一代地瓜洗衣机。